战争中的大家庭(1)

我第二次离开父母是到桂林蓉荫路二姑母家暂住。确实,二姑母一家同我们家一直是亲密无间,同甘共苦的。由于二姑父长期被高血压、心血管病所困扰,这时二姑母、表姐她们俩为维持一家(包括我们家)生计而千方百计去找工作。她们多在教育部门任职,有时在教育研究单位,有时在广西大学或大学先修班教授英语等。当时我的两个姐姐都在桂林上中学,一个是高中生,一个是初中生,都是走读。大哥已经从太行山区打游击回到了桂林,身体十分虚弱,得了很重的胃病。但他工作极忙,也没有准确的上下班时间。我是住在那里唯一的“大闲人”,特别是白天,我感到非常寂寞。因此,大哥想了一个主意,白天带我到救亡日报社开设的书店里,让我待在那里看书。不过那里很少儿童读物,别的书我也看不太懂。书店的顾客大部分是年轻人,来看书的多,买书的挺少。店里工作人员很少。因此,大哥叫我帮忙干点事,如包一下顾客要购买的书。但我笨手笨脚,常常半天包不上一本书,好几次顾客等得不耐烦了,客气地说:“不用包了,就这么拿着也挺好。”旁边的人看看我都笑了。此后,我就不愿再“帮”这个忙了。大哥又想另一个办法让我“消磨”时间。他找了一本儿童读得懂的《野小鬼》给我看,讲的是新中国成立区贫穷孩子的经历。这是我第一本读完的故事书,也是我第一次知道新中国成立区的故事。同时他让我帮他整理报纸。这些旧报纸胡乱地堆在报社里,也有堆在家里的,多极了。当然他得教我如何整理。如按报的种类、日期顺序,一个月一个月地分类折叠好、放整齐。看来这件事我能胜任,而且做得很认真。偶然,大哥在休息时会教我一点算术,他并不知道我的知识水平和算术程度,一上来就要教我学代数,说学了代数什么鸡兔共笼之类的难题,一会儿就解决了。我听了半天直发蔫,因为我既不会鸡兔共笼,也从未听说过什么代数。最后他只好笑眯眯地说,快点长大吧,小迷糊。那是我唯一与他相处较长的一次,熟悉了他的生活习惯,也知道了一点他的为人、他的性格。

他是我们家的大哥,因此他对弟弟妹妹们都非常谦让、照顾,从来不会跟大家争吵,也不会以教训的口吻跟我们说话。他酷爱读书,不跟大家闲聊。聊天对他来说就是浪费时间。平时他很少说话,说起话来节奏慢,非常慢。对一些小事总是呵呵一笑,一切在一笑中拂去。他不计较生活小节,穿着十分简朴,但不整齐。报社里的同事都知道他的“特点”,每天手里托着一本书,坐着看、站着看、边走边看。同事们叫我注意看他穿的那双鞋子和袜子,原来两只脚跟就在地上蹭着,“托落、托落”地拖着那双已很破、很旧的鞋在走。他的上衣又破又旧,只剩一颗扣子了,也会照穿不误。他的牙刷已经只剩几根毛了,还在用。他的午餐经常是买点面条煮一下,没有佐料,他会撒点红糖拌一下,就对付了。同事们提醒他要注意营养,他有一次去买了两根腊肠,边走边看书边吃。同事们说那间店只卖生腊肠,你怎么吃的?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把生腊肠都吃下肚了。其实他并不糊涂,只是注意力没有放在生活细节上罢了。表面上,他浑身脏兮兮、破衣烂衫的,其实他记忆力非常好,看书飞快,写东西也很快。他写的东西整整齐齐,蝇头小楷,既流利、又漂亮,一页又一页,一本又一本,保存得非常干净、整齐。他的同事都说,你大哥可有本事啦,博学多才,就是不修边幅,不注意饮食。正因为这样,他的身体越弄越糟。他听了这些,又是呵呵一笑,只管抽他的烟,看他的书。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