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这里废墟丛生再没了鲜花(2)

5月12日正是星期一。由于有升旗仪式,这一天从北川老县城开往北川中学的班车比平常早5分钟发车。早晨7点50分,李佳萍在翻水桥上了车。

1966年出生的李佳萍留长发,穿一件有老虎斑纹的上衣,扣子错开,款式别致,在这座不大的县城里,她总是尽量让自己穿着不显得落伍。5月11日,她在老城买了一双标价280元的凉鞋,回家后往沙发上一摆,就喜滋滋地让丈夫刘全猜她“划到多少”。

李佳萍调来北川中学教政治不到一年,之前一直在山里教乡村小学。从民主小学,到解放小学,再到大包小学,总的轨迹是由远及近,最后由民族中学入北川中学,结束了和丈夫7年的两地分居。

14岁的徐梦涛是学校为数不多的通校生,他家紧邻马路,是南方国道边常见的那种贴着白瓷砖的二层小楼,由门口的马路一直往北,步行十几分钟即是北川中学。

徐梦涛的父亲在北川县城做泥水匠,母亲帮工,中午匆匆赶回家来做饭,通常没时间买菜,就随手在自家菜地里拔点青菜炒炒,在徐家,只有晚餐可以吃上肉。

母亲记得,12日中午徐梦涛没睡觉,吃完饭就一直“在家里耍”。玩到1点半多,母亲把他送出门。

徐梦涛所在的初二(2)班,位于旧教学楼一层。关于这栋楼的建成年月,几乎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版本。相对统一的说法是:1992年开始挖地基,修到二层时因为资金问题停工,此后修修停停,直到1997年才竣工。

北川中学的老教师记得,1995年前后,北川中学最早的一批教学楼之一,一栋三层的老砖房曾发生瓦片掉落砸伤学生的事故,一度引起了当时分管教育的副县长李忠平的关注。此后,建房速度有所加快。

建成后的教学楼共五层,呈L形。L较短的一翼,作为办公楼使用,较长的一翼,则在1998年接纳了从两栋老砖房搬来的大量学生。10年后的今天,以19个班的在籍学生统计,在最高峰时期,这个巨大的L要吞吐1134名学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