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那篇名为《北大港大各有千秋都值得尊敬》的文章,声色俱厉地对那些批评内地高等教育的人说:“这些人真正要打的恐怕不仅仅是这些大学,而是同这些大学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国家主流的一切。”这未免就有点儿上纲上线了。内地大学的同行们在谈起我国现在的高等教育时常免不了“唉声叹气”,可没有几个人想到要去否定“国家主流的一切”。作者单仁平先生这样危言耸听,不知道是他在存心吓自己,还是他在有意吓别人。这里避开香港大学和内地大学的优劣这个危险话题,我个人既不想对北大表示“尊敬”,也不想对港大表示“尊敬”,世上大概只有《环球时报》的笔杆子才会去“尊敬”一所大学。可单仁平先生称“刘丁宁放弃港大72万元奖学金的优厚条件,重选北大”这一举动,“代表了高考领域的辉煌,她对无数考生来说,是个正面形象”。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在误人子弟,它可能在考生中造成可怕的后果。
对于《环球时报》这篇妙文,北大张颐武和《中国青年报》社曹林反应大不相同。张颐武的微博大声叫好:“说得很客观,这选择不证明哪个学校更好,但证明她对自己的设计是成功的。她当然有选择的权利,而且她证明了有能力完成自己的选择,这就值得赞赏。骂她非常无趣,她证明学得好的也愿意选择内地的高校,而且这几年的状元选内地高校的越来越多了,说明有些瞎起哄对真有本事的没用。”中青报曹林微博却是批评否定:“环球评论胡言乱语,丝毫不讲逻辑。前半段说了,这考生弃港大而选北大,完全是个人选择和个性原因,后面论证却以这种个人选择为论据,反击对内地教育体制的反省与批评。一个考生放弃港大而选北大,内地教育体制就没问题了吗?评论员逻辑在哪里。我学生如果把评论写成这样,必须负分。”张、曹二人谁说得更加在理读者自有公断,我倒是认为不能把刘丁宁复读重选北大这一行为政治化,将它作为内地高等教育“值得尊敬”的佐证,更不能把刘丁宁退学复读树为“正面形象”,这会坑害无数内地的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