彪悍的人生更需要理由!(1)

刘丁宁同学始终没有吐露退学港大的隐衷。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猜测:也许是她不太适应那儿的学习环境,也许是她不太习惯南方的湿热气候,也许主要原因是她有很深的北大情结。在刘丁宁去年7月26日参加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节目时,就已经流露出了想离开香港大学的想法。她在节目中充满激情地说:“五院(北大中文系)的老师同学们,等我来,我一定会回来的!”这是深情的告白,更是坚定的誓言。她尚未入学,就准备退学,学习环境和南方气候的种种猜想不攻自破。我们来听听她高中母校校长李玉成的介绍:“刘丁宁曾展示过自己的背包,里面有一沓的北大明信片。有在北大读书的亲属送的,还有自己曾去北大时买的,她还特意邮寄给自己。可想而知,北大对她来说,是多么神往的一个地方。这回,她用实力告诉大家:北大的明信片可以随时买了。”我能理解刘丁宁的北大情结。由于内地考生过去很长时间大学选择的单一,加之官方和社会长期的舆论导向,对于内地的考生来说,尤其是对于农村乡镇的考生来说,北大和清华不仅是世界上最好的名牌大学,也是他们心目中的精神圣地,上北大清华不是上学而是朝圣。接到了北大和清华的录取通知,不少地方至今还要敲锣打鼓上门报喜,各地高中还要为被北大清华录取的考生张贴大红喜报。考上北大清华就像古代中进士那样光宗耀祖。由于过深的北大情结,她可能没有诚心学习如何适应港大全新的学习环境,也可能没有认真考察到底哪里最适合于学习“国学”,更没有去深入思考什么是“纯粹的国学”。

刘丁宁选择退学和复读是她的自由,现在她更是“求仁而得仁”,实现了自己最大的心愿。不过在我看来,她复读的理由有点儿盲目,退学的选择更有点儿草率。是不是像她说的那样“只有北大中文系才有纯粹的国学”暂且不论,以复读的方式重考北大中文系是一着险棋。假使“万一”考试失手呢?在高考分数公布之前,谁能担保她就能进北大中文系呢?当然,事后的结果证明她“彪悍的人生”没有“万一”,但对于普通考生而言复读可是充满了“万一”和“危机”。

在香港大学是不是一定就学不好“国学”呢?刘丁宁同学好像没有拿出复读的劲头去尝试。内地名校和香港大学都有好老师,但就师资的整体水平而言,香港大学的师资力量无疑有较大的优势,更不用说它那国际化的学术氛围,它那可以自由探究的学术风气,它那与国际接轨的课程设置。就内地各名牌综合大学来看,北大、清华、复旦、南大、浙大、武大、中大等学校,很难说有多大差别。内地各大学的公共课都用的是全国统一教材,讲授大体统一的内容,任何上课教师都不敢甩开教材“离经叛道”。各种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专业课,也是用教育部的颁定教材,现在还开始用中宣部的“马工程教材”。差别主要表现在各任课老师的课堂发挥,有的老师讲得生动,有的老师讲得死板,如此而已。内地各大学与香港大学的差别,则主要体现在不同的办学理念和不同的培养目标。刘丁宁同学即将如愿上她心仪已久的北大中文系,以她复读表现出来的过人毅力和定力,但愿她四年下来能真正学到“纯粹的国学”。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