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过西方高等教育的他,不但谈吐举止比一路所见的孟加拉人优雅,就连皮肤都显得比较白,除了时间观念比较孟加拉,办起事来相当有一套。当地人10点吃晚饭,在之前的短短两个多钟头,他就让我们对首都的摄影现况、印刷水平有了概念,还见识了社会的贫富悬殊有多大。
沙希德随时都在办事,并且同时办好几件。在去公司的路上,先顺道去装订厂察看了摄影月历进度。他对这次的印刷和装订质量相当在意:“这是孟加拉有史以来第一次用双色印刷黑白照片,对印刷厂和我来说都是一大考验!”
我在台湾经常跑印刷厂督印,看到他们所谓的装订厂,真是既惊讶又觉得有趣。其实就是个小店面,和卖鸟、卖热带鱼的并排在马路边。五六个装订工人挤在堆满书籍散页的昏暗斗室里,另两三位没位置,就在走廊上干活。
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什么机器也没有,所有步骤几乎都是最原始的手工。“穿线装订”是我熟悉的术语,而此地真的就是用大针穿粗线,一针一针地缝合书页。而所谓的“骑马钉”,当然就是一根钉、一根钉地敲。都快21世纪了,这儿的装订业却还停留在大概是印刷、装订刚发明的年代。
我对印刷品质的要求算是挑剔的,可是,这本月历真是没话讲。对印务相当熟悉的我,知道要把黑白照片印好,印刷厂的技术不是唯一的成败因素,督印者的眼力与经验也是关键。沙希德显然在这方面也是高手,月历若是被外国人看到,还真会以为孟加拉的印刷水平可跻身先进国家之林。
沙希德创办了一个图片通讯社——DRIK Picture Library,连续六年来,每年月历都用同一种开本与设计风格来呈现本国摄影家的黑白摄影作品。累积下来,就成了整理、推广孟加拉当代摄影表现的出版品。考虑这个国家的工业水平及摄影可能被接受的程度,不难了解沙希德一路走来需要克服的困难不少。
用心良苦的他,试着做的事还不止于此。几天的相处,他不止一次地对我们表示:“摄影是我用来改变世界对孟加拉印象的工具,世人透过外国记者的镜头看孟加拉,印象不是贫穷就是灾难,其实,我的国家有历史传统、有学术文化,甚至也有科学、工业!”
沙希德在做的,就是提升孟加拉摄影师的水平,让他们用相机为真正的孟加拉说话。
沙希德的摄影小王国
前往沙希德公司的路上,我问他为何取名“DRIK”,他表示,孟加拉语的DRIK是VISION,也就是“视觉”或“远见”的意思。
丹尼尔对我们描述过DRIK:“那是个非常奇怪的地方,门口还有荷枪实弹的卫兵24小时站岗。里面的设备非常现代化,计算机、暗房、底片照片保存系统、档案处理系统、图书馆和画廊一应俱全。让人最惊讶的是,他们连冲洗照片的质量也达到了世界水平!”
车子才拐进图片社的巷子,已可感觉环境特别整洁、安宁,看来是高级住宅区。来到一个紧锁的大铁门前,里面立刻有人把门打开——是位身穿老式军服、肩扛步枪的中年人。
“达卡流行雇卫兵站岗吗?”
沙希德无奈地耸耸肩说:“我们已经被小偷光顾过三次了,这里没有保险制度,昂贵器材丢了,报案也没有用,只好雇人分三班在这里轮流看守。开销虽然不小,可是不得已!”
这是沙希德父母的房子,老人家以很便宜的租金把大部分空间让给了有满脑子计划要实现的独子。办公设备简朴实用,倒是画廊远远超过我的预期,宽敞、明亮,空间设计完全考虑参观流向,另外还备有一些活动隔板,可因不同需要而组成几个空间使用。这样的画廊,就是放在巴黎、纽约、伦敦或东京都是—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