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万岁

在茫茫天壤间,有一簇永不熄灭的圣火,始终“温暖我的双眼”,穿过我的心扉,燃烧着我的灵魂——这就是历久弥坚、更加璀璨的鲁迅精神。

鲁迅精神有着极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革命的韧性。他曾多次论述这一点。1933年10月,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弄文学的人,只要(一)坚忍,(二)认真,(三)韧长,就可以了。不必因有人改变,就悲观的。”其实,不仅是“弄文学的人”,凡有志于革命者及从事有益于社会的各项事业者,若想成功,若想做出一些像样的成绩,都离不开鲁迅韧性精神的抚慰。就我而言,在大半生中,特别是在“十年浩劫”中,鲁迅的韧性战斗精神,支撑着我在横遭政治迫害、被打入异类丧失自由达七年之久的漫长岁月里,没有忘记走在马路上仍然挺着胸膛,保持着人的尊严;没有忘记读书,思考着历史的走向、民族灾难的症结所在;没有忘记黑暗不可能永久,“不信东风唤不回”。在监督劳动之余,在家中暗淡的灯火下,我把鲁迅的书特别是其杂文集,读了一遍又一遍,自觉灵魂净化了不少,眼睛也明亮了许多。这是在我平反后,立即就能重返大学讲台,从容上课受到学生好评,并很快拿起笔,写杂文、著书立说并未感到力不从心的重要原因。

鲁迅的文学生涯,贯穿着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揭露、批判,他的一系列杂文及短篇小说,是不断刺向、扔向封建营垒的匕首、投枪、炸弹,更是连珠炮。经过“十年浩劫”,我从个人的惨痛经历中,从国家、民族蒙受的空前灾难中,更深刻地领悟到鲁迅坚持不懈地批判封建专制主义的重要意义。从1977年以来,无论是我写《“万岁”考》《语录考》之类的杂文,还是我对宦官史、藩王史、贪污史等史学研究,都是在剖析封建专制主义的危害。今后,哪怕我老了,但只要一息尚存,还能拿起笔,将继续坚持这方面的写作、研究。

鲁迅精神不死。圣火永远燃烧!火光在前,我会踏着坚实的步履,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载 2001年9月30日《海南日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