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行动派的坚持:一波三折上市路
转身奇才李宁
王虎学
第五章独上顶峰:梦想是比战略更锋利的刀锋1093 第一节 行动派的坚持:一波三折上市路 有梦者,也是行动者。 21世纪初的“李宁”要想为未来国际化铺平道路,就必须证明自己与 阿迪达斯和耐克有多么的不同,而不是多么的相似。 于是,便有了这一波三折的上市之路。 1.梦想比战略重要:以上市实现品牌国际化之梦 对于企业的发展,李宁的描述很像平衡项目的动作要领:“中国本土 企业要保证先站稳,然后再从中学习,再在学习中提高,在提高的过程中 创造,在创造的同时还要保持平衡,继续站稳,因为你随时都可能倒下, 只有生存才能发展,而只有发展才能够生存。” 而对于品牌的发展,李宁说:“很多企业家认为战略是最重要的,但 我觉得梦想比战略更重要,因为产品的形态是可以调整的,各个领域的专 业公司也可以聘请,优秀人才也可以吸纳,这些构成了企业发展的战略, 而它们都是为了品牌的梦想而服务的。” 为此,早在 20 世纪90 年代末,上市便成为“李宁”品牌国际化之梦 、的重要组成部分。0941慰秘分才李宁 回顾当年,“李宁”上市面临的状况是:“李宁”靠赞助中国奥运代表 团获得了极高的名气,依靠比国内其他企业相对高端的产品,在国内的体 育用品市场上占据了一半以上的份额。但是和耐克、阿迪达斯这些国际品 牌相比,“李宁”仍然没有任何招架之力。 显然,在规范的资本市场上市,会给公司带来许多好处:可以为公司 开辟一个新的融资渠道;企业上市后,有利于提升公司品牌;企业上市 后,按照规定,必须建立一套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财务体制,这也有利于公 司管理水平的提高。 作为典型的行动派,当决定要上市的时候,李宁就立即行动。他再次 聘请了曾在脱离健力宝时起了重要作用的刘纪鹏做设计。但在当时,作为 民营企业,“李宁”不可能拿到上市指标。于是他把上市地瞄准了香港。 为上市绸缪,李宁又把集团总部搬到了上海。 为了把“李宁”最好的资产打包上市,对于集团当时的4 个大股东 (李宁任总经理的柳州市李宁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李宁体育产业有限公司、 北京广健东贸易有限公司和广东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李宁还在上海 浦东新区单独注册成立了上海李宁体育用品控股有限公司,以此作为“母 公司”进行资本运作和资本经营,原来 3 家全民企业法人股全部退出。 仿照现代公司的模式,在这一轮股权变动中,经理人持股被提上台 面。陈义宏连同张志永、孙建军等 5 位管理层一共持有了 15%股份。 至此,“李宁”变成了一个全自然人股东的股份制公司。 可惜的是,这一次香港上市,“李宁”以失败告终。 有一个商业冷笑话说:有人差一点儿就获得了成功。因为他发明了 “六喜”。这个故事是说,不管实验的道路有多么正确,只要差那么一点, 就无法产生“七喜”。其实,在一条可行的路上,失误的人远比偏离这条 路的人多。失误的原因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太早或者太晚走上这 条路。 “李宁”尝试上市运作时,也走了这么一条对却只能达到“六喜”的 路。“一个是‘李宁’的主体公司选择,当时并不成熟。当时我们的设计 思路,和他根据这个设计进行调整的力度都比较大,所以‘李宁’停下来第五章独上顶峰:梦想是比战略更锋利的刀锋1 095 了。第二个,李宁集团特别分散,母子关系还是不清楚,归到一个公司去 上市,是有困难的。而要调整起来,包括税收上,一系列问题都要求‘李 宁’放慢速度。”刘纪鹏如是说。 2.绸缪路上,专家导航 失败后的李宁,并没有就此停住脚步。随即,行动派的坚持显露 无疑。 告别了刘纪鹏,李宁继续走专家路线。这一回,他请来一位金融专 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琦伟。陈琦伟擅长投资银行领域,注重“国际 竞争”研究。 李宁回忆,在面试现场初见到陈琦伟的时候,他“穿了一套西装,下 面是一双旅游鞋”,李宁笑言,“你这样穿不对”。结果,这个“土人”成 了李宁鞋业的副经理,并一步步高升,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 李宁把陈琦伟请来做公司的独立董事。这是一种微妙而紧密的关系, 因为“李宁”同时也是亚商咨询的客户。陈琦伟任独立董事后,尽管每年 的销售收人始终徘徊在六七亿左右,“李宁”咬着牙“增加厚度”,一系列 旨在增加国际竞争力的举措随即展开。 比如,逐步聘请各个领域的专业公司协助公司完成整体战略。市场战 略合作伙伴是台湾麦达公司,企业战略伙伴是海问咨询公司,广告传播战 略合作伙伴是日本电通广告公司,财务战略合作伙伴是普华永道会计师事 务所,开发合作伙伴是法国一家公司。 与此同时,为了改变国内市场不景气的状况,“李宁”还积极努力地 开拓海外市场。在此期间,首家海外品牌形象店在西班牙海滨城市桑塔德 开张营业。包括赞助费用,公司每年开拓国际市场的投人也在 1000 万元人 民币以上。 经过长期的坚持,这时候,有一个声音在李宁耳边响起了:“你应该 上市!”这个声音的主人,就是王亚非。 、 王亚非是海问咨询公司副总经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0961缒争分才李宁 海问咨询公司曾为50 多家公司做过上市财务顾问。王亚非同时还担任着光 华管理学院EM BA 培训班教师,李宁以及张志勇等人都是其学员。 在王亚非那里,他是主张“李宁”上市的。这一点正中了李宁的 下怀。 . 得到精神支持之后,李宁来到海问咨询公司,向王亚非等人提出了困 惑已久的3 个问题:如何实现销售收人的增长;要不要国际化,如何实现 国际化;如何进行资本运作。 “跟他谈话,能感觉到一股实实在在的精神。”王亚非对李宁非常欣 赏,“他有两个长处:第一,做事情全力以赴;第二,一步一个台阶。” 于是,王亚非愿意帮助这位“学员”,担任起了“李宁”的战略和财 务顾问,再次冲击上市! 王亚非主张“李宁”在内地上市,他认为:“李宁”在国内认知度比 较高,首先老百姓都知道李宁,能看见“李宁牌”在卖。当然还有众所周 知的一条,国内A 股市场溢价很高。 由于国务院政权管理部门对企业上市有严格的要求,要求在国内上市 的公司要符合《公司法》和《证券法》规定的发行条件,此外,还要符合 拟挂牌交易所的上市条件才能上市。要满足这些条件成功上市,对民营企 业来说是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借壳上市”成为很多企业的选择。 “借壳上市”的典型做法是先收购一家上市公司,然后利用这家上市 公司,将买壳者的其他资产通过配股、收购等机会注入进去,接着通过新 股等方式实现再融资。对此,李宁曾想借“亿安科技”的壳上市,被王亚 非以“风险太大”劝阻。 在王亚非的鼎力帮助下,“李宁”进一步规范了公司的股权结构:对 公司董事会做出了调整,成员由5 人减为 3 人,为外资预留了两个席位。 调整之前,董事会成员有:李宁、陈义宏 (北京李宁体育用品公司首席执 行官)、李进 (李宁的哥哥)、柏茂森 (上海李宁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资本运 作负责人)、陈琦伟 (独立董事)。调整后,董事会变为3 人:李宁、陈义 宏、王亚非 (独立董事)。 调整之后的“李宁”很快吸引了外资,私募顺利完成。第五章独上顶峰:梦想是比战略更锋利的刀锋1 097 在业务上,一场大刀阔斧的调整也展开了。李宁对整个集团的经营核 心部分,进行了更符合国际潮流的拆分。12 家地方分公司、304 家专卖店 的分销零售部门被切下来,组建了“上海一动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不只 代理“IJ.NING ”一家品牌。北京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李宁 牌”品牌部分。 2003 年 1 月,李宁终于说服其他家族成员,向新加坡投资公司 Tetrad 及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所属 CDH 基金公司,出让部分私人股权。后两者分别 持有公司 19.9%和 4.6%的股权,并进人董事会。 这样,在股权和管理结构上,“李宁”顺利完成改造。新股权结构是: 李宁家族持股 42%,公司创始股东持股 9.9%,公司管理层持股 3.5%,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Tetrad 和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所属 CDH 基金公司分别持 股 5%和 1%,25%为公众持股。 至此,在专家导航下,上市绸缪,一切就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