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4)

2.下决心调整国民经济,已是刻不容缓。陈云、李先念主动上书中央:成立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统揽财经决策,并用两三年时间进行调整。邓小平极力支持陈云挂帅

中国的国民经济经过十年“文革”的严重破坏和几个阶段的低速发展甚至徘徊不前之后,已经远远跟不上国际经济科技迅猛发展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党内外尤其是各级干部(包括众多从事经济工作的干部)自然产生了一种急于改变国内经济落后状况、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加快建设步伐的要求。因此,要想把急躁冒进的惯性真正扭转过来,把在热切期待下制定的高指标降下来,并不是一件简单和容易的事。

陈云理解党内外想尽快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急迫心理,但他担忧的是,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已经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步伐,正在催促着人们超越客观实际提供的可能性。高指标和洋冒进的结果,必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要解决愿望与现实的接轨问题,必须拉近经济计划和客观实际的距离。陈云认为,在实现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以后,当务之急是必须将国民经济引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因此,由中央做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决策,已是刻不容缓的大事。而这样的决策以及经济建设中的一系列决策,必须充分听取真正懂得经济工作的人的意见。

陈云的想法与李先念不谋而合。两人一经沟通,很快达成共识。

1979年3月14日,陈云与李先念联名,给中共中央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长信,全文如下:

中央:

我们建议,在国务院下设财政经济委员会,作为研究制定财经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定财经工作中的大事的决策机关。财政经济委员会由下列12位同志组成:陈云、李先念、姚依林、余秋里、王震、谷牧、薄一波、王任重、陈国栋、康世恩、张劲夫、金明。以陈云为主任,李先念为副主任,姚依林为秘书长。

我们对目前和今后的财经工作,有以下几点意见:

(一)前进的步子要稳。不要再折腾,必须避免反复和出现大的“马鞍形”。

(二)从长期来看,国民经济能做到按比例发展就是最快的速度。

(三)现在的国民经济是没有综合平衡的。比例失调的情况是相当严重的。

(四)要有两三年的调整时期,才能把各方面的比例失调情况大体上调整过来。

(五)钢的指标必须可靠,钢的发展方向,不仅要重数量,而且更要重质量。要着重调整我国所需要的各种钢材之间的比例关系。钢的发展速度,要照顾到各行各业(包括农业、轻工业、其他重工业、交通运输业、文教、卫生、城市住宅建设、环境保护等)发展的比例关系。由于钢的基建周期长,不仅要制订五至七年的计划,而且要制订直到2000年的计划。

(六)借外债必须充分考虑还本付息的支付能力,考虑国内投资能力。做到基本上循序进行。

以上意见,请中央审议。

李先念、陈云

3月14日

这封信表达了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成立财经委员会这一机构,统一领导财经工作;另一层意思是对“目前和今后的财经工作”提出两人经过慎重思考后的几点意见。

信中提到组成财政经济委员会的12人,都是长期领导经济工作的同志,写信人主动提出:“以陈云为主任,李先念为副主任,姚依林为秘书长。”

这封信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中国经济工作的总体方针和运作原则,立即引起了中央领导层的高度重视。三天以后,华国锋阅后指示姚依林,将这封信印发政治局各同志。

3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连续召开会议,专门讨论陈云、李先念提出的意见和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的问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