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夤夜口授“二十三条”(1)

历史的车轮日渐驶向那天崩地裂的“文革”。

细细探究起来,“文革”的前奏早已开始:批判“现代修正主义”是其前奏,“四清”运动也是其前奏。毛泽东对外“批修”,对内搞“四清”。

“四清”运动,1962年底在中国农村逐步推开。那“四清”最初是“清工分,清账目,清财物,清仓库”,叫“小四清”。后来扩大为“大四清”,即“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

“四清”运动在农村开展。城市里则进行“五反”运动,即“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

后来,“四清”与“五反”运动合称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社教运动”。

毛泽东以为,资本主义已在苏联、南斯拉夫复辟,为了防止中国“变修”“变色”,要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他在1963年5月9日发出了警告:如不警惕,“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全国性的反革命复辟,马列主义的党就一定会变成修正主义的党,变成法西斯党,整个中国就要改变颜色了”。

毛泽东在思索着防止资本主义在中国“复辟”,防止中国出现“赫鲁晓夫式人物”。他早在庐山会议上便已说过:“共产党的哲学,就是斗争哲学。”在斗垮彭德怀之后,毛泽东已在寻找新的斗争对象。他的极左思想不断膨胀,他的斗争矛头指向了多年来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友——刘少奇。

陈伯达第一次得悉毛泽东要整刘少奇这一惊人消息,是在1965年1月。

夜深了,陈伯达服了安眠药,迷迷糊糊躺在床上。

电话铃声急促地响起。那是一部机要电话,势必有要紧的事要告知他。他赶紧驱走睡意,接了电话。果真,事关重大:毛泽东要他马上去一趟!

陈伯达岂敢怠慢。对于毛泽东的召见,他总是招之即来。毛泽东习惯于夤夜工作,苦了陈伯达。

匆匆赶到毛泽东那里。原来,毛泽东要起草一份关于社教运动的文件,由他口授,陈伯达笔录。

从毛泽东的话里,陈伯达这才悟出重要的“苗头”——毛泽东要整刘少奇!

原来,毛泽东与刘少奇在社教运动中的分歧由来已久,直到这时终于表面化了。

毛泽东搞社教运动,像搞“文革”一样,事先并没有什么“伟大战略部署”,而是干着看,边干边摸索。

毛泽东是在1962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在发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号召时,提出要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最初,刘少奇对社教运动是投赞成票的。

1963年5月7日至11日,毛泽东在杭州召开有彭真、各中央局第一书记和陈伯达、江华、胡辉邦参加的会议,讨论《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议(草案)》稿,对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第一次提出十条政策,人称“前十条”。

5月10日、11日,毛泽东在审阅修改“前十条”的前言时,亲笔加了一大段话:“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毛泽东所加的这一大段话,后来被作为毛泽东的一篇著作发表,题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前十条”披露了毛泽东的“最新名言”:“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前十条”的核心,便是“抓”中国农村的“阶级斗争”。“前十条”指出,社教运动的任务是“打击和粉碎资本主义势力猖狂进攻的社会主义斗争”。

对“前十条”,刘少奇是支持的。这年9月,中共中央又下达了《中共中央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的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也是10条,称“后十条”。“后十条”提出运动要“以阶级斗争为纲”,刘少奇也是支持的。刘少奇对于社教运动所作的几次讲话,有些观点也相当“左”。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