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笔者曾写了《毛泽东的秘书们》一书,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毛泽东一生曾先后有过35位秘书,他们担任毛泽东秘书的时间为:
谭政(1928)
江华(1928~1929)
贺子珍(1928~1937)
谢维俊(1928~1929)
古柏(1930~1933)
曾碧漪(1930~1933)
李井泉(1930~1931)
郭化若(1931)
谢觉哉(1933~1934)
黄祖炎(1933~1935)
王首道(1933~1934;1937~1944)
李一氓(1935)
童小鹏(1935~1936)
叶子龙(1935~1962)
吴亮平(1936~1937)
张文彬(1936~1937)
周小舟(1936~1938)
李六如(1937~1940)
和培元(1938~1941)
华民(1938)
江青(1938~1976)
陈伯达(1939~1970)
张如心(1941~1942)
胡乔木(1942~1966)
王炳南(1945)
田家英(1948~1966)
罗光禄(1948~1963)
王鹤滨(1949~1953)
高智(1953~1962)
林克(1954~1966)
徐业夫(1957~1974)
李锐(1958~1959)
谢静宜(1959~1976)
戚本禹(1966~1968)
高碧岑(1968~1974)
张玉凤(1974~1976)
在毛泽东的众多的秘书们之中,陈伯达担任毛泽东的秘书是最长的一个,前后达31年。
除了向毛泽东推荐了胡乔木之外,陈伯达还曾和胡乔木一起,推荐介绍田家英担任毛泽东的秘书。
解放后曾任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的曾彦修,在《陈伯达的为官和为学》一文中这样回忆当年的陈伯达:
延安时期,1941年夏起,他担任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我就是下面的一个研究人员,我是在经济组。陈伯达对我们的影响就是“个人讲学”。晚上,吃过晚饭后,我们拿着凳子到他的窑洞里听他漫谈。陈伯达住在一个窑洞里,里边有一个小炕,他躺在炕上。我们二十来岁,他已经四十多岁,是老前辈,胖胖矮矮的,很随便。窑洞里边最多能容十多个人,挤不进去,我们就在外边听他闲吹。他什么都吹,天上、地下,无所不吹。有时候,他会讲一些毛泽东跟他谈的事情。在延安,毛泽东窑洞的座上客有谁?公事以外可以随便谈谈的大概只有一个,即陈伯达,我不知道还有第二个。周恩来、朱德是谈公事,陈伯达不谈公事,陈伯达去是听毛闲聊。毛也需要消遣,也要找人闲聊。陈伯达这个人看书杂,思想也活泼,有时候叫他去。陈伯达对我们讲,毛主席说,曾国藩家书是好东西,应该读。而过去,共产党把曾国藩骂得狗血喷头,还会读你曾国藩的书?陈伯达也说,曾国藩的家书,文字非常漂亮,内容非常实际,这个书读了没有坏处。一般的马列主义者,不仅是我们这些青年,那些四十来岁的入党一二十年的,一般对中国的文化是一笔抹杀的,骂曾国藩骂得更厉害。陈伯达一次讲,毛主席提出要“自然而然革命化”。他说,毛主席这个意见很好,完全强迫革命不行,有些事要等,要等它自然而然革命化就好办了。
总的说来,陈伯达在延安时政治地位不是很高,当时连中央委员都不是,但是威信高于所有在延安的文化人,远远高于周扬这些人。当时延安的党内党外文化人加起来恐怕有几百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