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德强
市场经济的确有神奇的力量。如果没有市场的冲刷,人们也许永远搞不清爱情和婚姻的真面目。
20世纪90年代末,白头偕老的爱情观日益淡薄,琼瑶式的神秘爱情观也已经没落,占据时代新潮的是交易型爱情,而且这种爱情似乎还超越了各地风俗民情的差别,在全世界风靡。只要是市场经济国家,几乎全都流行交易型爱情。相形之下,中国倒是后来者;但是,后来者居上。中国的新新人类们正在迅速超越他们的外国导师,将交易型爱情推向极致。
这就使我们有幸能够观察这种交易型爱情滋生、蔓延、壮大的内在机制,并由此思考经济和文化的相互关系,反省社会生活中像空气一样存在的文化前提。
神圣的爱情从何而来
说来有趣,五四时期反封建的一个主要动力正是反对买卖婚姻。许多进步青年纷纷违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抛弃他们的娃娃亲,寻求婚姻自由的权利。那一时期流行的小说、电影,到处渗透着自由恋爱和自由婚姻的气氛。丁玲的《莎菲女士日记》、鲁迅的《伤逝》、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巴金的《家》《春》《秋》,以及古典小说《西厢记》《红楼梦》、民间传说《梁祝》,都在控诉封建婚姻的罪恶。这样,至少在大中城市,青年人决然地从父母手中夺得了婚姻自由权。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同样提倡自由恋爱,反对包办婚姻,也出了许多小说和电影。今天,自由恋爱精神已经成为中国《婚姻法》的基础,婚姻法总则第二条规定:“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寻求婚姻自由的主要武器是爱情。“爱情”这个词是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到来而进入中国日常词汇、进而成为婚姻的神圣基础的。感情好,就结婚;感情不好,则可以离婚。据说,以感情结合的婚姻是牢固的。
但是谁都知道,感情是最容易变化的因素。《莎菲女士日记》中的女主人公明明知道她所爱慕的白马王子只是个英俊的酒囊饭袋,一个逢场作戏的花花公子,但仍然迫切地等待这位花花公子的深情一吻。可以想见,即使莎菲与凌吉士结婚,也会很快分离,或者莎菲成为性受虐狂而一生凄惨。《伤逝》中的子君和涓生的婚前感情不可谓不炽烈,特别是女方子君为情所动,毅然与家庭决裂,追随涓生而去。但婚后的日子却平淡无奇,日常琐事成为新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来源,终于离婚,子君郁郁而死。
因此,面对传统力量以社会稳定的名义反对自由恋爱的种种理由,争取自由婚姻权的战士们不得不制造一种爱情神话,将爱情描绘成一种特殊的感情。这种感情是由冥冥之中的命运之神赋予的,因而是神圣的、长久的。一旦失去爱情,则一方将不能生存。宝黛之恋即由通灵宝玉相牵,至黛玉焚诗达到高潮。《少年维特之烦恼》的维特也是由一种神秘力量的牵引,与绿蒂一见钟情,直至因情而死。死亡几乎是所有“永恒的爱情”的共同主题,非此不足以体现爱情的珍贵,非此不足以使短暂的爱情成为永恒。即便最近流行的所谓“韩流”(韩剧爱情片),也仍然靠主人公的绝症来打动观众。琼瑶亦深知其中奥妙,制造出无数神秘兮兮的爱情故事,让其中的男女青年无论有何种反复挫折、经历何种人事沧桑,仍然靠这种神秘的爱情而相挂相牵。当然,琼瑶时代已经不需要靠殉情来争取恋爱自由了,相反,死亡会让人害怕,所以琼瑶故事只有神秘而没有多少死亡,让现代的青年男女们可以轻轻松松地体验神圣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