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佤传奇(2)

1.“司岗里”走出的民族

在西盟佤山,所有的阿佤人都会自豪地告诉你,在太阳落下的地方,在彩云飘动的山岗上,有一个石洞,叫“司岗里”,那就是我们阿佤人诞生的地方。

他们说这话时,不但自豪,而且显得有些神秘。

为了向我们证实他们说出的话具有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县长赵振华用竹筒抽着烟,念出了长长的一串佤族部落和各姓氏家族历史的族谱和家谱。

——“司岗”为佤语,意为“石洞”,有的地方也将葫芦、剽牛桩或牛角叫作司岗,“里”意为出来,连起来即“从石洞里走出的人”。

佤族老人还向笔者讲述了“司岗里”的传说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天上地下没有植物和动物,雀鸟、树木、花草都没有。是天神造出天和地后,用绳子把天和地紧紧地捆在一起,天和地相结合后就造出了人。

但整个世界一片漆黑,天神又为人类造出了太阳和月亮,就把人放到岩洞里住下来。

在岩洞里,看不到太阳、月亮,十分难受,但人又走不出岩洞。后来,是一群小米雀用嘴啄开了“司岗”,人类才从岩洞里走出来……

在一些口传的“司岗里”传说中,也有这样的说法,人类最先是住在葫芦里,是老鼠咬破了葫芦,人类才从葫芦里钻出来,因为老鼠救出了人,所以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有老鼠。因此,佤族就有了做老鼠鬼的习俗。

女文化局长又黑又胖,佤族干部,看上去行动有点笨拙。然而,她却学识渊博,能力超人。是她主编了《佤族史》,是她组建了西盟歌舞团。

她告诉我们:

——在那个名叫司岗里的地方,在那个造出人的石洞的山顶上,有一块三丈长、两丈多宽的平缓坡地,过去有石洞,有大树,森林比较茂密,现在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多种原因,大树没有了,茂密的森林没有了,只剩些半腰高的野草和几棵被视为神树的栗树。

这个地方名叫“巴格达”,也叫“布拉得”。

按佤族的传说,是人类的诞生地,现在,这个寨子的四十多户人家全都是佤族,过去属中国的西盟县,1961年中缅勘界时划归缅甸,现为缅甸第二特区佤联邦的昆马县,距西盟老县城30多公里。

这个名叫“司岗里”的地方,现在虽然属缅甸,但中国的佤族同胞仍把它当作是人类出生的石洞,是诞生人类的地方,是人死后灵魂归属的地方,佤族,甚至所有的民族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尽管斗转星移,时代变迁,总没有改变他们对司岗里的信仰和忠诚,司岗里仍牢牢地刻在阿佤人的心中,这种虔诚和信仰,很多人是无法理解的,就连普洱市陪同我们的宣传部小罗主任也无法解释,无法说得清楚,只有“司岗里”的主人——阿佤人,他们才是唯一讲得清楚的人。

因为“司岗里”是存活在阿佤人心中的圣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