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包传情狂欢江城(1)

十月,正是金秋飘香时节,天空音乐荡漾,大地彩旗飞扬。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在江城县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五万多人参加了这次大型节庆。

这是由云南省文化厅、省旅游局和普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共江城县委、县人民政府承办的民族大节。

节日以游江城山水、赏边地风光、品三国文化、促经贸发展为主题,发挥地域优势,突出民族特色,通过相约狂欢江城,体验异国风情,弘扬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进而倾力打造江城旅游文化品牌。

整个节日重点展现了魅力江城、原色江城、狂欢江城、美食江城、传情江城。所有活动热烈隆重喜庆文明,取得了圆满成功。

丢包:狂欢节之龙脉

在县城,我们看见,李岚清同志的题词:“一城连三国”非常醒目,巨大的丢包造型通天贯地,全国各地,以及老挝、越南、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各国的客人,如五彩缤纷的云虹,聚集在了这儿。

“何为丢包?江城为什么要办这个节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请教过普洱市政府王鸿彬秘书长,请教过城市建设与住房局局长胡剑荣,请教过市扶贫办主任李向华,请教过市林业局党委书记郑发会等,当然,我们还亲临江城进行了一番实地考察。

我们了解到:

——江城起初想办一个大节。

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为主线,通过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三国民族风情展示来推介江城独特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提高全县干部群众的文明意识,增强全县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为更好地推进江城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办什么节?以什么东西为核心支撑节日一炮走红?

就如扑克牌中摸找到大王小王一样,办节日必须寻找到吸人眼球的最大亮点。为此他们苦苦寻觅,着力挖掘。因为江城地图很像负重前进的乌龟。而三国边地的乌龟也非常多,所以甚至提出过办三国乌龟节。但乌龟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中除了长寿坚韧以外毕竟还代表着缓慢落后,贬义成分过大,这与目前高速发展的经济态势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倡导极不相符。立意不好,乌龟节当然胎死腹中了。

2007年,普洱市旅游局最初做方案时,因找不到恰当名称,只好暂定为中老越三国旅游文化节,但此种名称全国过于雷同,后来,他们又从江城主要民族的节庆宗教活动逐一分析筛选,最后,才集中在江城主体民族的丢包活动。

彝族丢包本来就是青年男女传递情感的纽带,丢包活动就是一个通过丢包寻找情侣的情人节。

年轻姑娘们是这样形容丢包的,

“三包一盒糖,

五包小领褂,

七包一个人,

九包跟你走”。

意思是第三次接住包就给你吃一盒红糖,接着第五次包就送你一件小褂子,接着第七次包你就赢得了芳心赢得了一个人,连续多次接着了就跟着你走。直白赤裸,不加掩饰。

中老越三国周边地区山水相连,民族相通,随着时代的发展,丢包成为了不分民族、无论男女老少皆可广泛参与的全民活动。

爱情信物丢包,既有故事为支撑,又特有文化内涵,这就是江城办节庆的思路,以此为主题便可以挥作一篇华美文章:这很符合节庆活动中传统民族文化搭台的框架。

以包会友,以包传情,包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姑娘拿起长长的红线,精选面料,把一年来的千言万语一针一线密密缝进包里,但等节日放飞爱情。

随时代的发展,人们不仅给丢包以传递爱情的功能,还更多地赋予了其它内涵。这次狂欢节上出现的丢包,构思新颖,式样繁多,色彩斑斓,样式及做法,都保留了四角棱形的传统民族元素。

据初步统计,狂欢节期间征集到的新设计的丢包就多达60多种款式100多个样品,全县共制作了十万多个各式丢包。这些赤橙黄绿、色彩斑斓、并写满各种话语的丢包,挂满楼堂馆所大街小巷,江城成为了丢包的海洋,丢包的世界。

市委领导书记常说:

——凡事要谋划,而不要规划或策划。江城丢包节就是普洱全方位立体式战略谋划的一个成功范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