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死了,北京文化圈里本来就不多的明白人又弱了一个。
当年知道王小波的时候,他还没有成为半吊子名人。那时候主持本地的一家低级报纸,到北京想找些有低级趣味的人给报纸写稿,朋友推荐了王小波。朋友说王小波没有职业,在家里抽着廉价的纸烟写稿子,写完就用香烟牌子作笔名——这种形象,很符合我们那家小报的写稿人标准。但那次最后还是没有见到他,联系的朋友说他去了东北,沿着公路找车马店想采访当地的土匪。
北京的文化人认得若干,总觉得他们没什么区别,都长得像“伟大的空话”(北京老领导邓拓同志语录)。而王小波在北京似乎是个异数,他的成名书《黄金时代》除了经常夸自己身体好、尚存一点小小的虚荣心外,基本无大错,没有首都文人的习气。《黄金时代》传入本地,曾在闲人杂人里引起过传阅热潮,过去只有荤段子才会传得那么快。《黄金时代》可以说是90年代国内最抒情的粗俗文学,一位插过队的严姓哲学家读后感动得涕泗横流,从此开始了像王小波一样自我雇佣的漂泊生涯。
王小波是个聪明人,不过要保持聪明人的形象多日不坏是件很累人的事。王小波死在电脑前,死前他已经是很有名的网虫。电脑是聪明人非做不可的功课,但它真的有那么好玩?到现在为止,只听说电脑玩死聪明人,还没听说聪明人玩死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