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坏人的生长与接力(3)

嘉靖四十三年十一月,严世蕃被解往京城。严嵩上疏乞求世宗开恩,放儿子一马,世宗没有理会这件事。解铃还须系铃人,严嵩再低头去求徐阶,送去重金。徐阶钱照收,人还是要杀的。徐阶的道理很简单:不收钱,严嵩必然怀疑是自己主使,是出于个人恩怨。这位“甘草国老”,他要人临死还尝到他的甜味!

“二进宫”的严世蕃,并不怎么惊慌。三法司会审时,一没动刑,二没逼供,严世蕃主动承认自己是“奸党”,招认当年害死了杨继盛、沈鍊。刑部尚书黄光先、都御史张永明和大理寺卿张守直,觉得再审也没意思了,就这一条定严世藩死刑已经足够了。徐阶一眼看出了破绽:杀杨继盛、沈鍊,是皇上定的,严家这是拖皇帝下水。世宗要是看到这个结果,必然勃然大怒,严世藩不久就会咸鱼翻身,你们就等着掉帽子吧!

面面相觑的三法司大佬,吓出一身冷汗。怎么办?徐阶说,严世藩犯的实际上是三条大罪:勾结倭寇,聚众谋反,图谋不轨!

勾结倭寇,说的是著名的徽州制墨商人罗龙文,由于得到世宗赏识被任为中书舍人。罗龙文与倭寇首领王直是同乡,胡宗宪曾利用其招降王直。严嵩当权时,罗龙文成为严世蕃的幕宾。罗龙文与严世蕃一道被判充军,又一同逃离戍所。徐阶认为,罗龙文逃亡的这段时间是在与倭寇联络。至于聚众谋反,说的则是严家请人建房子的事。图谋不轨,据说是严家争夺有王气的土地,严家的生活用品上有龙的图案——这无疑是谋逆之心!

为什么列这三条罪名呢?因为皇上最痛恨的就是“犯上”与“通倭”!世宗对严世蕃是痛恨的,对严嵩是了解的。而对严嵩之罪,徐阶只字不提。

四十四年二月,严世蕃被杀。严嵩及诸孙,削籍为民,抄没家产。

严嵩的赃物被“估银二百三十五万九千二百四十七两余”,但追缴了半年只有十万两入库。明世宗很奇怪:“三月决囚后,今已十月余矣,财物尚未至,尚不见。是财物既不在犯家,国亦无收,民亦无还,果何在耶?”

严家的钱到哪里去了呢?皇上不知道,严嵩也不知道,因为他没有更多的钱。抄家之后,严嵩行乞为生,寄食野寺。隆庆元年(1567),八十七岁的严嵩贫病交加,在他写完人生感慨的几个字后,掷笔而逝。严嵩的绝笔是:“平生报国惟忠赤,身死从人说是非!”

严嵩活着的时候,名声远不像后世那么坏。但历史必然发展,后人需要答案,显性的印象是:好人感动历史,坏人推动历史。嘉靖后期的政治失败,泛德论下的道德冲突,诠释着“坏人”与朝政的因果。这个坏人,只能是严嵩之流,不能有世宗之辈。作为政治一塌糊涂的“替罪羊”,打倒“坏人”的人,其实也并不等于就是“好人”,“坏人”的接力棒很快将传到徐阶的手上……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