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我主要是一名报告文学作者,已发表过数百万字的纪实文学作品。

这部书,是我继出版发行长篇报告文学《漠地传奇》之后的又一部长篇纪实文学。可以说,《漠地传奇》和《艺术中国》是姊妹篇。

2003年之前,我在天山南北采访,完成了《漠地传奇》的创作。随后就在新疆作家协会编写《西部之星》。

“非典”发生前一个月,我从乌鲁木齐市返回内地,途经西安时,顺便去西安美术学院采访了著名画家刘文西、杨晓阳等人。那时,我是香港《文汇报》的记者;刘文西是中国美协副主席,他创立了“黄土画派”;杨晓阳是西安美术学院院长,也是中国美协副主席。接着,我又采访了“长安精神”的领军人物王西京……我写他们的文章,相继在《文汇报》《文艺报》《西部》《中国书画博览》《报告文学》《中国作家》《华人风采》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从此,我就一发不可收拾地采写了全国数十位艺术名家,历时将近十年。这部书的出版发行,就是我在艺术中国这方沃土上耕耘播种的一个收获,它凝结的是我付出的诸多汗水与心血……

用报告文学的手法来评价艺术家,是我的一种尝试。实践证明,这种创新的文体是成功的。它打破了新闻特写、散文与议论文的界限,富有文学色彩,可读性强,比那种干巴巴的评论文章更能激发和吸引广大读者的兴趣,使他们在文学的品读中增长知识,能展开无限的想象空间……

我在这部拙作中,描写了当代艺术中国的诸多名家不同的个性风采,记录了这些人物的音容笑貌、成长经历、气节与风骨、艺术成就等,传承的是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彰显的是我们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可以说,它是“中国梦”中的一曲“艺术兴邦”的战歌!

在“天人合一”的“东方智慧”中,人是什么?人是创造符号表现文化的生灵。艺术作品也是一种符号。作为记录这些符号产生历程的《艺术中国》,无论是在文学性、史料性,或美学性等方面,它都是很有价值的。

尽管《艺术中国》在结构上是以人物为独立篇章,但中华艺术的传统文脉和民族精神这根红线却将他们串联成一个整体,看似松散,实则紧密。

《艺术中国》在诞生过程中,得到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先生和作家出版社社长葛笑政先生的多次关照;国务院研究室司长、著名作家、书画家忽培元先生在百忙中挤时间读了书稿写了序言;写序言和评价文章的,还有原《中国西部文学》主编郑兴富先生、医生兼院长兼作家的詹辉全先生;作家出版社的责任编辑雷容先生、田小爽女士等也都付出了许多的辛劳。在此,我深表感谢!感谢书中主人公们的支持,感谢所有支持、关爱我的同仁们、朋友们……

代海

2013.11.21北京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