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耍猴人(3)

新野耍猴人主要聚集在施庵乡、樊集乡。鲍湾村、冀湾村同属樊集乡沙堰镇,这里是耍猴人最主要的聚集地。沙堰镇位于城南13公里,总面积80平方公里,有21个行政村、69个自然村。据村里老人讲,20世纪50年代以前,这里都是很高的沙丘,一个挨着一个,有些比房子还高,能种的地很少。这里虽说是平原地带,但历史上也是白河流域泛滥区,土地多为沙化土壤,沙壤地贫瘠,不适耕种,土地的亩产不过100多斤粮食。也许正是因为如此,这里的人们开始通过耍猴来寻找另一种养家糊口的方法。鲍湾村和冀湾村的耍猴人除了收麦、收秋时回家忙农活外,其余时间几乎都在牵着猴子游走江湖。

我最关心村里第一个耍猴人是谁。当我问起村里什么时候开始有猴子时,这些耍猴人没有一个能说清楚,只是记得他们高祖父时就有了。2003年,我到新野县文化馆找张成立老师,他送给我一本《新野文史资料》,上面有这样一段记载:

与鲍湾村相邻的沙堰镇李营村,有一个叫李程怀的耍猴人,一家世代以耍猴为生,一家人从其曾祖父开始算起,耍猴的历史可以推算到明代。

张云尧告诉我,在附近村里发现的汉墓中出土了很多汉砖,上面就刻有人和猴子一起嬉戏的场景。

新野县和南阳市各有一个汉画像石博物馆,馆里收藏的几块汉砖上,能在一些杂技场景里看到猴子的身影。据说“百戏源于汉”,新野县出土的汉画砖上,就有人牵狗耍猴的画面。新野博物馆里的三块汉砖上都有杂技表演的画像。平索戏车、斜索戏车中,在砖上倒挂的猴子影像很小,似人似猿,超长的手臂、细长的下肢、灵活的动作、轻飘的身体,全方位诠释着猴的信息。据新野博物馆馆长田平信和文化馆的张成立老师说,那样的动作和难度,人是无法达到的,只有猴子才能完成。这些汉砖上的猴子戏车等杂技画面应该是新野的猴艺表演最早的记载。

中国最早有猴戏记载的文献是《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这里的“狙”指的是猴子,“狙公”为耍猴的人。

据清人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耍猴儿》里记载:“耍猴儿者,木箱之内藏有羽帽乌纱,猴手自启箱,戴而坐之,俨如官之排衙。猴人口唱俚歌,抑扬可听。古称沐猴而冠,殆指此也。”

张华的《博物志》记载:蜀山“有物如猕猴,长七尺”,能像人一样行走。见到路上的妇女,貌美的便“盗”之离去,人不得知,甚至与被盗妇女生子??在张华的笔下,猴子成了盗贼、好色之徒。《博物志》里记载猴子好色的行为倒是有真实的部分,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的:在跟着杨林贵他们在街头耍猴时,我不止一次见到猴子有“色情行为”,有些年纪大的公猴见到身着漂亮裙子的女孩,会去掀人家的裙子,还会对女性翘起红屁股。这时猴子的主人会打骂猴子,制止它这种猥亵行为。

历史上的诗画有的也与猴有关。宋代有《聚猿图卷》《猿鹭图》等。前者刻画群猴形象,惟妙惟肖;后者画一只长臂猴正在抓一只白鹭,而旁边另一只白鹭神情紧张,绘形传神,姿态生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