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见证者 6

8月底,第二次评委会在巴黎的歌德学院召开。这次的任务似乎相对简单,因为我们只需要集中在七部作品上,而其中的一部,大家似乎也已经默认,是落出评选范围之外的。爱德华兹和古列维奇缺席,但寄来了评审意见,并且在会议即将结束的时候进行了通话。可惜,他们不能投票,意见只能作为评选的参考,尤其在票数相等的情况下(但这样的情况后来并没有发生)。这一次会议似乎比第一次略为激烈,评委们各自为自己推荐或喜爱的作品做殊死的辩护,当然也有改变初衷的情况。同时,几乎每一篇作品也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微词。甚至最为热门的《车臣:俄罗斯之耻》也有评委认为题材大于艺术,虽然其呼声仍然是最高的。《盗猎揭秘》也未能逃过某些质疑。当然最显见的就是指摘作者未能持续提供正义的道德判断,在某些情形下甚至与盗猎者同流合污。在我看来,这种拒绝道德判断却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和诚实之处,因为作者不再通过扮演上帝的角色解脱实际的道德责任。作者最重要的道德责任是揭示世界的多样和复杂,而不是给出简单的,甚至现成的答案。《坏分子》和《缓速的印度》得到的负面评说多一些,主要是针对结构的松散和主题的不集中。对《随机家庭》的负面意见在于它太像小说,隐身的作者反而有损于真实感,但该书的文学风格也受到了不少评委的青睐。《昨天、今天:来自索马里散居者的声音》没有遭遇太多的批评,唯有认为作者法拉赫已负盛名,恐怕不需要锦上添花。

其实大家都已经有了心目中的名单,陈述和讨论所产生的效果似乎很有限。最后投票的程序和上一次仍然相同,每一轮选出一名。不出所料,《车臣:俄罗斯之耻》最先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这个结果简单明了,除了稀疏的鼓掌,并没有激动人心的喧闹。我当时估计,二等奖和三等奖会在《盗猎揭秘》、《随机家庭》和《昨天、今天:来自索马里散居者的声音》之间竞争产生。等到二等奖揭晓是《昨天、今天:来自索马里散居者的声音》的时候,我不禁有些担心《盗猎揭秘》的命运。第三轮投票结束,闲散的气氛中带些紧张。最后我见点票员对弗兰克一笑说,“The Poachers”(盗猎者),心中才落下一块大石头。据后来透露,《昨天、今天:来自索马里散居者的声音》、《盗猎揭秘》和《随机家庭》在第二轮的票数仅各相差一票,所以《随机家庭》的最后落选令人感到惋惜。就这样,第一个全球性的报告文学奖尘埃落定。入围的七位作者都将获得赴德国旅行写作的奖助,但只有前三名分别获得五万、三万和两万欧元的奖金。弗兰克再三叮嘱我们保密的纪律,不到宣布的那一刻,绝不能透露任何获奖的消息。

一个多月后,名单正式揭晓。在颁奖仪式上,江浩用中文朗读了片段之后,鼓掌声不绝。我应邀上台读英译的片段时说:“从你们热烈的掌声来看,你们一定已经听懂了原文的奥妙。”不过,第二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们对《盗猎揭秘》的兴趣仍然集中在对腐败的揭露上,集中在它的政治意蕴上。如果真是海明威,恐怕不会这样。我不想为它的艺术价值做过多的辩护。毕竟,对于报告文学,读者首先盼望读到的也许只能更多的是它对于当今世界的揭示意义。车臣战争和索马里难民当然也是。的确,这个世界也需要更多更勇敢、更敏锐的见证者。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