辗转南下,朝鲜战争风云激荡名将心胸(1)

小火车在云南的群山中曲折行进。这条窄轨铁路是法国殖民者占据越南之后,为了将势力范围推进到中国的云南而在20世纪初修建的。铁路随山势蜿蜒,火车不能开得很快,看沿路水光山色却是再好不过的。但此时此刻的陈赓,一路凝思着越南战局,已经无暇顾及风景。他的思绪还不时飘向北方,飘向遥远的朝鲜战场。在前去开远的小火车上,他叫过刘师祥,布置了此行机要工作的三项任务:及时翻译电报,接收新华社播发的《参考资料》,收录中央电台的新闻。他吩咐说,在可能的情况下,每到播发新闻的时候,电台停下来接收。

此时,朝鲜半岛上的战争吸引着整个世界的注视。朝鲜人民军利用突然作战的效果,在雨幕中突破“三八线”,迅速击溃了对手,于1950年6月28日占领汉城,又将主力分为东西两线大举向南推进。

6月3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美军参加朝鲜战争。7月1日,美国陆军第24师先遣部队抵达朝鲜。5日,美军一个步兵营和一个炮兵营北进至鸟山地区,遭到疾进的朝鲜人民军重创。但是,美军还在不断登陆,朝鲜战争复杂化了。

1950年7月1日至6日,朝鲜人民军实施水原战役,主力强渡汉江,于7月4日击溃水原之敌。为了赶在美军主力展开之前歼灭锦江、安东当面之敌,人民军马不停蹄,在南线成立方面军司令部,于7月7日发起大田战役,意在迫使敌军主力决战,进而解放全部国土。

这些,就是出发当日陈赓最关心的天下大局了。

小火车的轰隆声在滇南的崇山峻岭中不时唤来重重叠叠的回音。一代名将陈赓,又要为自己的历史翻开风云变幻的新一页了。

陈赓,1903年2月27日生于湖南湘乡县农村,原名陈庶康。陈赓的祖父陈翼怀出身寒苦,因娴熟武艺,早年投入湘军,逐渐升为军官,中年后解甲归田,成为当地富豪。陈翼怀的经历对幼年的陈庶康颇有影响。20世纪初的湖南,新思想、新潮流如春风拂地,润物无声。陈庶康6岁入私塾,几年后厌倦了“四书”“五经”。12岁时,陈庶康进入湘乡县东山书院读书。这座新式学校颇具盛名,陈庶康入学之前五年,毛泽东也曾在此书院求学,并受到了新思想的熏陶。

来到东山书院的陈庶康,广泛涉猎各类图书,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1917年,父母做主,为他挑选了一位年长两岁的姑娘,要他回家即刻成亲。无法容忍这一事实的陈庶康愤而抗婚,像祖父那样离家出走,投身湘军,从此更名陈赓。最终,他迫使父母亲赔送钱财,把陌生的姑娘送回了娘家。

陈赓却从此自由了,尽管这时他只有14岁。他扛着几乎与自己等高的步枪连续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战争,以及此后湘军进行的多次战斗。

在战阵中驰突四年后,18岁的陈赓对战争失望了,退伍来到长沙铁路任职,在工余刻苦学习文化。出乎意料的是,他的英语水平获得了很大的提高。这时,他特别希望借此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成果,用科学救中国。在长沙,陈赓曾进入自修大学学习,听过毛泽东、邓中夏等人讲课,并在何叔衡、郭亮等早期共产党人的引导下,于1922年12月加入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共党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