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屠格涅夫的橡树致意(2)

就是在工作室的这张写字桌上,就是用这两支笔,屠格涅夫写出了他的6部长篇小说中的5部:《前夜》、《父与子》、《烟》、《贵族之家》、《处女地》。其中《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为俄罗斯文学贡献了一位带有“新人”特征的“多余人”形象,或者说是带有“多余人”特征的第一位“新人”形象——巴扎罗夫,并且还为人类思想史贡献了一个赫赫有名的哲学术语——虚无主义。屠格涅夫虽然常年在国外居住,但是对俄罗斯社会思潮、各阶层心理的微妙变化竟能把握得如此精准,不能不令人叹服。

讲解员说,屠格涅夫身高1.93米,虎背熊腰,十分魁梧。在不到40岁的时候,他的头发已经全部变白了,莫泊桑笑他像是童话里的“白发巨人”。母亲从小就给了屠格涅夫极好的教育。从童年时代起,他每天6点起床,然后用冷水浇身,上课、骑马、击剑、劳动,样样俱到。应该说,他的博学是她的母亲一手铸就的。他懂

11门外语,他15岁那年就考进了莫斯科大学,他的渊博曾令主考官大吃一惊。

我参观了屠格涅夫的图书室,那是整座建筑里最大的一间。房间里靠墙摆放着8个浅棕色大书柜,书柜的样子很“憨厚”,书柜的门有点像中国普通人家的房门,可以从一侧打开,又有点像书的封面,只要轻轻的一揭,里面的多彩世界便会赫然呈现在视野里。讲解员告诉我们,最多时,这里的藏书达到4万册,目前仅存4000册,其中一部分摆放在奥列尔城内的屠格涅夫文学博物馆里。

屠格涅夫曾经说过,他的生平就在他的作品里,作为一位庄园主,他是一名“开明、行善”的地主。性情宽厚,平易近人,乐善好施,农民们都喜欢他。在这样一位主人手下劳动,农民们自然会感到舒服,但久而久之也滋长了他们对主人的轻慢与藐视。在屠格涅夫的马厩旁,讲解员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大雪天,屠格涅夫坐着马车出门,马车在中途停了下来,许久不动,屠格涅夫感到着急,他探头一看,原来车夫和他的跟班两个人玩起了纸牌。屠格涅夫只好把头缩回去,一直等他们玩够了才继续赶路……

屠格涅夫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备受欺凌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写出了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良好品德,具有强烈的反农奴制的倾向。他为农民办乐队,开图书馆,建养老院,付养老金,他还资助了许多文学青年,只是后来他资助的文学青年大多离弃了文学,屠格涅夫因此被人笑为“稂莠不分”。屠格涅夫的朋友很多,作家、演员、画家都有。托尔斯泰也到过这里,很喜欢屠格涅夫家的客厅,喜欢那种朴素温暖的气氛。托尔斯泰对屠格涅夫的作品给予很高的评价,称赞他有过人的才华,但对他的行善之举却不以为然。就在这个庄园里,还发生过这样一件趣事:前来庄园探望屠格涅夫的托尔斯泰与屠格涅夫因“行善”的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激烈到最后托尔斯泰竟要与屠格涅夫以决斗的方式一较高下,所幸屠格涅夫没有赴约,从此两人断交了17年之久。

讲解员把我们引到了女裁缝阿芙多吉娅的房间里。房间里的光线很好,陈设简单朴素,却很舒服。在庄园里,正是这个年轻貌美、举止优雅的阿芙多吉娅让年轻的屠格涅夫心生波澜,一见钟情,迅速坠入爱河。但是,少爷的风流韵事很快传到了屠格涅夫母亲的耳朵里。性格越来越乖戾的母亲大人认为,屠格涅夫与阿芙多吉娅之间的爱情“纯粹是出于肉体的爱”,便将阿芙多吉娅赶出庄园。当时,姑娘怀有身孕,独自一人含悲忍泪地来到莫斯科,几个月后生下了女儿波拉格娅,这是屠格涅夫在世界上唯一的血脉。阿芙多吉娅将出生不久的女婴送回到屠格涅夫的庄园,自己嫁给了一个平民。屠格涅夫无法忘怀这一段爱情,他写了一首小诗《一朵小花》,倾吐了他对阿芙多吉娅的思念和歉疚:

你采下了小花,却伤害了它……她来到尘世,莫非只为偎在你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