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的一年(12)

六 结 论

伴随着蒋介石在干部与组织建设方面的变化,并透过与知识界的“感情联络”和学习,他的政治视野和治国能力的提高,对国情的关注也进一步扩大到军事领域以外的方方面面。这年10月下旬,他主动赴湖南视察。在他归来后的总结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对政权建设的关注角度更加多元,而非以往几乎只集中于党内军事斗争和“剿共”方面。11月1日他在日记写道:“此来巡视颇有所得,一则湖南教育,二则湖南行政;三则湖南军队;四则湖南交通;五则湖南自治;六则湖南党务实情,皆得知其大略,而精神影响所及,尤为重要,以后对各省巡阅,至少每年应有一次也。”

在1932年最后一个季度的日记中,蒋介石一改年初时因无组织、无干部、无情报而焦虑不安的心情,更多地记载了他对国家政权、党权与经济工作的思考。从下面几段日记中,可以更多地读出他的自信来:

11月5日:“救国之道,不可忘却基本区域,尤不可忘却人才数量,今日情形,惟患本之不立,不患国之不一。以后应注重农业经济与德体教育之人才,党务与政治人才,集中成熟以后国乃有为也。”

12月9日:“今日谋国之道,外交固为重要,然内政不固,则外交难言。而内政又非巩固基本地区与强同基本军队不可。故以后未至最后时期,决不放弃基本,以顾其他。无论其为南为北,对内对外,总以剿除长江流域赤匪,整理势力范围内之政治为中心。如至不得已,亦须至赣匪肃清后,乃得牺牲个人,解决东北也。”

12月15日:“开三中全会典礼,气象颇盛,为近年来所未有乎,此一好现象也。”

12月20日:“下午到全会,众多不愿称宪法,实更不愿定发布宪法之期。余力辟之。天下哪有无宪法可以成立之国。胡汉民去年力主不要约法,而思其私党,永久把持政权,欺国、欺党、欺民,殊为小人之尤者,是诚不量力,不度德之甚矣。而复民诬余为独裁,岂不可笑。故余决赞成宪法之早布也。以本党成败之生命,决之于此三年之中,如不定宪政之期,则更无他法以促进本党之团结与整理也。”

1932年,是蒋介石从军事领袖向政治领袖转型的关键一年。这一转型,是基于他对国民党高层政治现状的深刻反省。在他看来,此时国民党内老者无识,弱者无能,派别林立,而独有他孤立无援。但他在反省下野的教训时,也意识到自己在党内起步较晚,尚不能充分控制党统,而此前又过于看重名器,最终引起党内派系的普遍反抗,形成强大的反蒋联盟。加之九一八事变后在内政外交上的种种压迫,被迫下野。所以当蒋介石再次复出时,吸取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不再正面挑战国民党最高“党权”,在紧紧抓住“军权”(他在这年3月出任新成立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不放的同时,努力加强政权建设,而将至高无上的“党权”交由胡汉民和汪精卫。直到1935年国民党五全大会时,他仍明智地将中常会主席和中政会主席让与胡、汪二人,自己为副;国民政府主席一职则始终由林森出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