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孔子学怎样阅读经典(3)

3.对话“传球”的喜悦

如果大家都是学习核心经典的人,那么彼此就容易沟通,话题也容易展开,而且谈话具有深度。

能够共享经典的人,彼此可称为“伙伴”或者“同道”。即便是亲生儿子,如果他至今尚未涉足经典的天地,两人之间也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与沟通。与此相反,哪怕是初次见面的陌生人,只要有同样的经典修养,两人之间也会有一种建立在经典基础之上的伙伴意识。

“伙伴”这个词,在现代社会中非常为大家喜闻乐见。也不知道这种“伙伴”关系,究竟有多少是建立在共享经典的前提之下。如果仅仅是因为同辈或者同单位,就成为伙伴,那这种关系没有深度。当然,将某一本经典著作绝对化,比谁记得多、记得详细的做法也不足取,那是一种故步自封的行为。不过,如果我们彼此共享几部或多部经典,对彼此的理解会更深入,交流的边界会不断延展。我希望大家在学生时代就能够充分享受这样的喜悦。

有一次,子贡跟孔子对话。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先生所言,与《诗经》上面说的“切磋琢磨”意思相通啊。)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子贡啊,这样的话,咱俩就可以谈诗论诗了。告诉你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你就可以推断出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啊)

经典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与人共享,彼此成为伙伴。如果我们能够在把握经典著作章句的基础上进行对话,那么这种话题“传球”将会顺畅无阻。如果我们把现在所谈的事情视作一种水平状态,那么经典则会将“深度”这一垂直状态引导加入进来。与人深度沟通的感觉,属于人类的一种生存喜悦。

孔子告诉了我们与共享经典有关的喜悦。他就是一位毕生都在实践这种“道”的伟人。孔子的“道”,跟现代社会中的我们紧密相连。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