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望道“做了一件大好事”(2)

第一个筹划把《共产党宣言》译成中文的是戴季陶。他在日本时,便买过一本日文版《共产党宣言》,深知这本书的分量。他曾想翻译此书,无奈,细细看了一下,便放下了。因为此书的翻译难度相当高,译者不仅要谙熟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要有相当高的中文文学修养。

开头第一句话,要想妥帖地译成中文,就不那么容易。

戴季陶主编《星期评论》,打算在《星期评论》上连载《共产党宣言》,于是他着手物色合适的译者。

邵力子得知此事,向戴季陶举荐一人——杭州的陈望道!

陈望道乃邵力子密友,常为《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撰稿。邵力子深知此人功底不凡,当能胜任翻译《共产党宣言》。

陈望道其人,瘦削,那颧骨显得尤为突出,脸色黝黑,如同农夫。不过,他在书生群中颇为不凡,从小跟人学过武当拳,轻轻一跃,便可跳过一两张八仙桌。

他原名陈参一,浙江义乌人,中学毕业后,曾到上海进修过英语,准备去欧美留学。后来未能去欧美,却去了日本。兴趣广泛的他,在日本主攻法律,兼学经济、物理、数学、哲学、文学。1919年5月,他结束在日本四年半的留学生活来到杭州,应校长经亨颐之聘,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当语文教师。

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是浙江颇有声望的学校,校长经亨颐系浙江名流,早年留学日本,后来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其女经普椿为廖承志夫人。经亨颐广纳新文化人物入校为师,先后前来任教的有沈钧儒、沈尹默、夏丏尊、俞平伯、叶圣陶、朱自清、马叙伦、李叔同、刘大白、张宗祥等。

陈望道进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之后,与夏丏尊、刘大白、李次九三位语文教师锐意革新,倡导新文学、白话文,人称“四大金刚”。1919年底,发生“一师风潮”,浙江当局要撤换经亨颐,查办“四大金刚”。邵力子在《民国日报》上发表评论,声援一师师生,各地学生也纷纷通电声援,浙江当局不得不收回撤换、查办之命令。

不过,经此风潮,陈望道还是离开了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就在这时,戴季陶约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给了他日文版《共产党宣言》,还给了他英文版《共产党宣言》作为对照之用[23]。

[23] 据陈望道的学生陈光磊在1990年3月8日告诉笔者,陈望道生前与他谈及,周恩来在20世纪50年代问及《共产党宣言》最初依据什么版本译的,陈望道说主要依据英译本译的。又据云,英文版《共产党宣言》是陈独秀通过李大钊从北京大学图书馆里借出来的。

1920年2月下旬,陈望道回到老家浙江义乌县城西分水塘村过春节,便着手翻译《共产党宣言》。[24]这个小村跟冯雪峰的故里神坛、吴晗的故里苦竹塘,构成一个三角形。

[24] 《陈望道文集》第3卷,《五四运动和文化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陈望道避开来来往往的亲友,躲进老家的柴屋里。这间屋子半间堆着柴火,墙壁积灰一寸多厚,墙角布满蜘蛛网。他端来两条长板凳,横放上一块铺板就算书桌,在泥地上铺几捆稻草算是凳子。入夜,点上一盏昏黄的油灯。

他不时翻阅着《日汉辞典》《英汉辞典》,字斟句酌着。这是一本很重要的书,又是一本很难译的书。头一句话,便使他绞尽脑汁,修改再三,才终于译定为:“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