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伦:当官第三,学问第二,最好的大学校长材料
罗家伦先生比傅斯年小一岁,迟一年入学,迟一年出国留学,本行专业也是历史学。他们是五四运动的两大学生领袖,当时出足了风头,傅斯年扬扬得意地认领陈胜,那个吴广,无疑应该是罗家伦。
罗家伦考上大学时二十一岁,有点晚,很多人在这个年纪大学已毕业。据说他的数学是零分,因为作文被胡适看中,得了满分,最后被北京大学破格录取。十二年后,罗家伦踌躇满志当上了清华大学校长,有个考生数学成绩也是一塌糊涂,英文和国文非常优秀,最后由罗家伦亲自拍板,由外语系录取,这家伙就是大名鼎鼎的钱钟书。
我对罗家伦的数学成绩是否零分,一直持怀疑态度,这本是聊天的话题,不能太当真。还有人说钱钟书也是零分,其实是考了十五分,为了叙述方便,鸭蛋更能吸引人眼球。类似的高考佳话,很容易误人子弟,让一根筋的孩子上当,文理偏科肯定不是好事,天下没几个罗家伦和钱钟书,没那么多的伯乐。
罗家伦在国外留学,跑了诸多国家。在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上过课,又去过英国伦敦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德国的柏林大学,前后一共六年时间,听过的课五花八门,正经八百的学位,就算是有,估计也不太靠谱。好在那时候的中国,讲究学历,不在乎文凭,更无所谓学位。譬如饱学之士陈寅恪就没学位,钱钟书也只是一个副博士,相当于硕士研究生。
朱东润先生对罗家伦没什么太好评价,他自传中的有关文字,读了忍不住要笑出声来。一九三○年,罗家伦在武汉大学做历史系教授,慑于五四领袖的名声,又是刚从清华校长位置上下来,听他课的人很多,窗台上都挤满了。罗家伦不谈历史,开口先英文如何,法文如何,德文和意大利文又如何,说不弄通几门外语,没资格研究历史,吓得学生都不敢吭气。
这情景很像钱钟书的小说《围城》,钱给罗写信,自称门人,口气十分恭敬,恭敬归恭敬,该挖苦的忍不住还得说几句。几乎不用比较,读者就会想到是谁。罗家伦当教授,说白了就是来头大,一下子先把学生给吓住,然而静下心来,正经八百谈学问,给学生认真上课,恐怕也是勉为其难。学问学问,首先要学会问,如果光会一个问,也还不能算真学问。
罗家伦与诗人徐志摩同年,都是浙江老乡,都有差不多的欧美游学经历。不过,他们似乎没太多交往,性格上,显然也不是一路人。五四后那一代留学生,有贪多嚼不烂的毛病,所谓志存高远,有时就是好高骛远。譬如徐志摩,刚出国学的是银行,一心想当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那样的杰出人物,但很快改了主意,开始痛恨资本主义,博士头衔也不要了,干脆去英国追随哲学家罗素,结识作家高尔斯华绥,死皮赖脸地追求林徽因,与发妻张幼仪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