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态生存
——《猫鼠博弈—小偷回忆录》读后
廖建清
读完陈歆耕历时三年采访写作的报告文学《小偷回忆录》,深为陈歆耕写作的认真和执着所感动,这部《小偷回忆录》提供的案例和素材更为犯罪心理的研究所不可多得。
“小偷”在法律条文中的定义是“盗窃”。这是指“从财产所有者中非法取得、控制或者带走财物的行为”。盗窃犯罪古已有之,并且发展迅猛,危害巨大,根据美国2002年间《统一犯罪报告》所统计的各种犯罪数量的百分比,盗窃、入室行窃和机动车辆偷窃案在总犯罪案件中所占的比例高达88%。在中国,盗窃犯罪在总指标犯罪的占比也一直居高不下,据朱济民主编的《来自监狱的报告——中国盗窃犯心理研究》提供的数据,1995年盗窃案在总犯罪案件中所占的比例为58.4%.1961年为81%,1990年占到84.2%,至1995年严重盗窃犯罪无论是绝对数增加速度,还是其在严重刑事犯罪中比例数的增长速度均超过其他犯罪类型。并成为数量上占绝对多数的犯罪类型(罗大华、何为主编《犯罪心理学》P189)。
为什么有如此多的人进入盗窃这个行列?为什么盗贼行为难以遏制?成为社会学者、心理学家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
在犯罪心理学的理论中有一种失范理论或称紧张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从根本上说是一种遵从的生命,人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他们所处社会的价值观和态度的影响,简言之,特定社会下大多数人的需求和愿望也就是社会其它人的需求和愿望,根据失范理论,中国现阶段社会提倡财富和地位的积聚最重要,这就意味着社会所有的人都要为之奋斗,但是,具化到每一个个体,要达到社会大肆宣传的这些目标,社会提供给他们的机会和平台却是不平等的,一些人拥有良好的教育机会,社会关系,他们通过私人交往和家庭努力以达到这些目标,而另有一些社会和经济地位低的人,他们并没有机遇,教育和必要的社会关系以获取物质财富,以及经济和社会地位,因此当人们所珍视的财富价值观和目标以及特定社会所信奉的高自尊,与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可利用的合法手段之间所形成的差异和矛盾被全体成员所形成的差异和矛盾被个体感知到的时候,犯罪必将发生。
在《小偷的回忆录》“红男绿女”一节中记录的陆×× 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他对金钱充满强烈欲望,在他的感知中“这个社会太现实了,没有钱就什么都没有,”他的理想是“他要做一个有钱人让别人看的起他”于是他进入了犯罪的行列。在“活闹鬼”一节中,施××说:“你问我为什么会走上这条 ,我想朋友的影响很大吧。跟朋友在一起看到他们大把花钱、抽好烟、喝好酒,心里很羡慕,没钱就感到脸上无光,在朋友圈里混不开,我晓得他们的钱来路不正,但这世道没人关心你的钱是从哪里来的,你有钱就是大爷,没钱就是龟孙子,自己挣钱?没有别的本事,就好干这个(偷窃)”。
陆××和施××的价值观虽然不是我们现在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但却在现实社会中拥有巨大的市场。
紧张理论认为,财富与权力的目标与为了达到这些目标的手段之间形成了紧张,个体与群体将体验到这种高水平的紧张,并会促使其决定是否通过违法行为以获取他所珍视的财富和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