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
我与丁玲五十年
陈明
我与丁玲五十年 ——陈明回忆录 人员、家属过往生活、给养、娱乐、接待等事务。丁玲不善于做 这方面的工作。毛主席逐渐理解丁玲,知人善任,同她说:丁玲 呀,我看你还是习惯于接近知识分子,抗大的学员老去找你,警 卫团的工农战士你却没有办法接近,我看你还是适合做知识分子 工作,在工作中要一个一个去认识人。丁玲在领导西北战地服务 团和以后的工作中,一直记着毛主席的这一教导。西战团出发 前,毛主席两次打电报给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处长彭雪枫,通知他 丁玲带西战团什么时候过黄河,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要他们沿 途搞好接待。 3.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 1937 年 9 月 22 日,西战团从延安出发。那天早晨天气很好, 我们在抗大四大队的操场集合整队。队伍前面是“第十八集团军 西北战地服务团”的红旗,丁玲走在红旗后面,按照级别,丁玲 有一匹坐骑,但她从不把马匹作为私有专用,谁有病就让谁骑。 全国解放进北京后,机关给她配备小车,她也从不当专车用,这 是她的一贯作风。丁玲的后面是男女、团员的队伍,吴奚如领着 收容队断后。我们还带有炊事班,炊事员都是工农出身、经过长 征、富有行军经验的老红军,开始他们有个别人看不惯这些背着 胡琴、三弦,戴着眼镜的知识分子,后来看到我们刻苦、紧张的 工作,逐渐改变了态度,关系越来越亲密。大家都很珍视西战团 时结下的友谊,全国解放后偶尔见面还非常亲热。 我从上海带来的衣被等都已分送给留校的同学,有的给西战 团作服装、道具,一本相册也交给留在延安的同志保管。这时我 的背包有一床薄被、一条军毯、一个枕套里装着几件单衣,还有 一个挎包和朱光送的一双新布鞋。我穿着军装,左臂戴着八路军 · 4 2· 第二章 在延安 (1937 ~1945) 的臂章,胸前是写着“西北战地服务团宣传股长”字样的胸章。 我来到延安后,长途行军奔赴前线还是第一次。我们和前来送行 的同志们挥手告别,大家唱着歌,呼着口号。西战团的队伍三十 多人,加上马匹、驮道具炊具的七只小毛驴,迤迤逦逦,迎着朝 阳奔向前方,初次体验军旅生活,令我油然而生壮怀之情。 我兴奋地和大家边走边唱,走过了川口,不知不觉到了预定 的宿营地——四十里铺。第二天继续行军,到了甘谷驿,天下起 了雨。这是一个仅有一二十户人家的小村,离延安七十里,驻扎 有地方保安部队。在这穷乡僻壤,竟然有一座教堂,外国神父早 走了,当地群众把我们接到那里宿营。教堂淡黄色的墙壁上绘着 美丽的图案,礼堂音响效果也好,只是舞台小,不能演戏,开一 个音乐会还是可以的。试一试吧! 大家顾不得休息,有的打扫会 场,有的悬挂幕布,有的还到野外采来五颜六色的鲜花,放在挂 着西北战地服务团大红团旗的舞台前。村长派人通知邻村,我们 就地打响锣鼓。不一会儿,从四面八方涌来年轻的小伙子、拖着 辫子的小姑娘、发髻上插着红花的媳妇、白胡子黑胡子的老汉, 连小脚婆姨也扭扭捏捏地走来了,娃娃们你推我搡地挤在锣鼓家 什的周围。人越来越多,场子里坐满了,窗台上、墙边神龛里也 坐满了,人们都用惊喜的眼光打量着台上。这里过年玩过社火, 也有盲人说过书,可是这么多穿军衣的男兵女兵来唱歌演戏,却 从来没有过。演出开始前,我们一个同志站在台上教群众唱歌, 歌的曲调是陕北小调,歌词简短只有四句:“诸位同胞听我来说, 对日作战嘛咿呀嘿,老百姓都来参加抗战,才能打胜仗嘛咿呀 嘿。”观众情绪很高,很快便学会了。 这是西战团告别延安后的第一场演出。我们和观众都很兴 奋,场子里气氛热烈。节 目一个接一个,有齐唱、独唱,有二 胡、三弦、小提琴,还有梅花大鼓《劝夫从军》等等。每一曲完 · 4 3·我与丁玲五十年 ——陈明回忆录 了,观众便报以热烈的掌声。演完了预定的节 目,观众不肯散 去。天已黑下来了,我们没有准备照明,正在着急,有人点着了 吊灯上的蜡烛,高高低低闪烁着小小的烛光。在群众的热情要求 下,我们又加演了《打倒 日本升平舞》,从台上舞到台下,再舞 到院子里。天很晚了,大家都忘了饥饿,还是早晨七点钟吃的早 饭呢。炊事班管理员几次来催:该吃晚饭了,明天还要赶早行 军呢。 这一夜大家都兴奋得睡不着觉。谁说农民不懂音乐? 只要抒 发的是人民的心声,就会引起他们的共鸣。人民热爱共产党,人 民不愿做亡国奴。我们为他们歌唱,唱出了抗战必胜的豪情壮 志。他们被我们感动,因为我们唱出了他们的心声。 下一站是延长。翻山越岭走了两天,到延长的时候是下午, 我们带着征服高山的豪情,从一条陡峭的山路上直冲下去,到山 脚整队进城。这天晚上,几乎没有人不叫腿肚子痛,但大家都乐 呵呵的,为经过一场新的锻炼而高兴。 第二天刚吃过早饭,正在延长视察工作的徐特立同志看望我 们来了。徐老曾是延长师范学校校长、毛主席的老师。他和吴玉 章、林伯渠、谢觉哉是参加过长征的延安著名的“四老”。当时 他主管陕甘宁边区的教育工作,到延长来视察教育工作,还调查 这里的石油生产情况。延长有油井,当时采油是用土办法,只能 生产少量的煤油和蜡烛,在国民党的严格封锁禁运之下,延长的 小油井对陕甘宁边区至关重要。徐老一身灰军装,亲切和蔼的笑 容,虽已年过花甲,须发花白,却精神矍铄,谈笑风生。他对我 们这些年轻的新兵,充满了爱护关切之情。当我们为当地群众演 出之后告别延长时,徐老含着眼泪带着微笑,送我们走出很长一 段路。 我们继续向东行军,离黄河越来越近了。黄河两岸都是层叠 · 4 4 · 第二章 在延安 (1937 ~1945) 的山峦。我们在西岸行军,上上下下,左右绕行,刚翻过一座 山,眼前又是一座山岭,山问有无数的小河沟涧,有一天下午竟 然蹬了十七八次河。我不禁想起过去在杭州春游九溪十八涧的情 景。这时,才真正感受到跋山涉水的滋味。 1937 年 10 月,西战团过黄河,左四为陈明 走着走着,隐约听到时断时续的雷声,渐渐雷声越来越大, 山和谷应,恰似霹雳轰鸣。哈,黄河就在眼前! 下山来到平渡 口,只见那黄色的浊流,像万马奔腾,蜂涌而下。真是黄河之水 天上来 ! 我们伫立河边,放眼望去,阳光下浪涛翻滚,上下无 尽,看不到一条船。对岸是壁立的山峰,也看不到渡口。打前站 的李唯同志找来了船工,十来个人抬着两条长方形的平底木船。 问船工才知道,对岸的渡口在下游约两里远的地方,顺水转弯, 这里看不见。我目眺黄河,带着好奇,看着那些黝黑壮实的船 工,心想:他们将怎样驯服这野马般奔腾叫嚣的激流,把我们运 · 4 5·我与丁玲五十年 ——陈明回忆录 到彼岸呢? 每只渡船一次载十多个人,因为还带有牲口,要分三次渡 河。第一船是打前站的同志。船工们不用桨,只摇几把大橹,齐 心协力,把准航向,顺水飘舟。我们在岸边眺望,人人都捏着一 把汗。船到中流,只见波浪涛天,那一叶扁舟,一会儿被抛上浪 尖,一会儿又沉落浪底,不见船影。就这样几上几下,几分钟后 就靠拢对岸渡口了。渡船在东岸由船T _4f]拉着纤,逆流而上,一 个多钟头拖了三五里路,再把船放回西岸。这时船顺水势,如离 弦之箭,转眼便回到我们等候的岸边。 第二船载着丁玲和几位女同志。这时我们宣传股的一个男同 志脸色泛白,对丁玲说:“主任,我有心脏病,怕渡不过去,在 河当中出事。要不,我走西安到山西追你们去。”丁玲宽慰他说: “不要紧,你看那些船工,那么从容、自信、平常,我们可以放 心。你心脏不好,让卫生员陪着你,先吃一点药。”我也劝说: “第一船已经平安到达,看来不会有问题。你就上这条船,和主 任在一起。行吗?”他不再说什么,跟着丁玲上了船。 第三船是吴奚如、我和几个断后的同志,还有马、毛驴、道 具、行李等“辎重”。水声太大,那几条毛驴吓得不敢迈步上跳 板,我们只得用衣服把它们连眼睛带耳朵蒙住,然后左右扶持, 前拉后推,一个个把它们弄上了船,有的硬是拽着尾巴抬上去 的。在船上,我们紧拉着缰绳,站在它们身边,又摸又抚,防备 它们受惊乱动。为了照顾好这些牲口,黄河惊险的波涛已经不放 在心上了。幸好它们在船上都十分老实,一路平安无事。我站在 船上放眼四望,把这山高水急,一似驾骏马、乘浮云、转瞬千里 的东渡情景,都摄人眼底,然而来不及仔细观察,船已经到了岸 边,我们踏上了山西省的土地。 我隔河遥望对岸的高山,心中不由得涌起了对延安的依恋之 · 4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