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序3

后现代派作家约翰·霍克斯教导学生要充分展示自我,要凭直觉去感知事物,要珍视离奇古怪之事。戈登·利什也告诉学生,要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声音。写作时,不要写琐碎的或是不重要的句子。要学会怎么开句,把自己当作制造语言的机器,写出迷人的句子来。他还告诉学生,写作就是一种避难所。这些理念既督促了学生,也启发了学生。著名作家马拉默德也是个很会督促和鼓励人的导师。他曾经对作家杰伊说过:“你知道吧,不出第二本小说,你就算不上真正的作家。”杰伊觉得,等到他出了第二本小说,也许马拉默德又会说:“你知道吧……第三本书……真正的作家。”

编辑是作家的合作者,有的编辑成了作家的良师益友,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成了作家的导师。朱莉娅·格拉斯写的就是她的编辑德比。朱莉娅讲的是自己锲而不舍而终获成功的故事。多年来,她坚持不懈地写短篇小说,投稿给《纽约客》,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发表。可这种希望一而再,再而三地变成失望。虽然《纽约客》的编辑一直写信鼓励她,但事实就是作品没有被接受。然而,朱莉娅没有放弃,终于让自己的一篇短篇小说发表在《芝加哥论坛报》上。从写短篇到写中篇,再到写长篇,朱莉娅经历了一个作家从无到有的成长过程。在编辑出版她的第一部小说的过程中,朱莉娅正好怀孕待产,接着便是生孩子。书的出版进程受到影响,但德比一点都没有责怪朱莉娅,反而让她尽情享受当母亲的快乐,并和她交流当母亲的经验。更令人敬佩的是,第一部小说还没发表,朱莉娅的癌症复发,这让她的情绪低落到极点,同时也担心她的病会影响到小说的出版。这时候,是德比给了她安慰,给了她鼓励,给了她希望。可以说,德比不但扮演了一个认真负责的编辑的角色,而且扮演了朱莉娅生活中的益友角色。朱莉娅和德比不但是工作上的合作者,而且是生活中的好朋友。可见,这样的编辑对作者是多么重要,而这个作者碰到这样的编辑又是多么的幸运。

苏珊·桑塔格是个很有个性的名作家。在西格里德·努涅斯的笔下,这个身为女性却不甘示弱、强悍得极其缺乏女人味的作家的独特个性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聚会老迟到,却从来不为此感到抱歉。轮到她不得不要等别人时,她却牢骚满腹。和很多作家不一样,她喜欢城市生活,对很多作家喜欢暂避乡间以获得宁静的写作和思考环境感到困惑不解。至于她,只要一个人待在旅馆里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了。在美国,很多作家都到高校去教创作课。桑塔格特别不赞成作家这么做。她认为,当老师会毁了一个作家。因为教书和写作是相互冲突的。对那些一边抱怨没时间创作,一边却对大学终身教职特别在乎的作家,她表现得相当不屑。对她自己来说,这种活,能推就推。她把写作视为生命,为了写作,可以放弃很多东西。她说:“你写作不是为了让自己感觉很好。你写作不是为了自己快乐(不像读书),或者为了宣泄情绪,或者表达自己,或者为了取悦某些读者。你是为文学而写作。”然而,这么一个貌似强悍的作家晚年时也同样表现出她脆弱的一面。她经常情绪低落,总是抱怨太孤单,感到自己被拒绝了,被抛弃了。有时她还会哭泣。强悍的桑塔格最终在人们面前表现出了软弱的一面。通过这些描写,一个个性独特、追求自身自由、致力写作的桑塔格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无疑,这一切,形成了她独特的风格,而这一切对西格里德·努涅斯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