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黄埔建军 4

首先,为革命武装培育了大批军事、政治骨干。从1924年5月到1927年7月,军校招收了6期学员(共约2万余人)。第1至4期学员都是在大革命时期毕业,大部分作为军事、政治骨干进入部队,对于革命武装的建立,起到了重大的积极作用。校军教导团堪称为新型的军队,成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的基础。一些黄埔师生在革命征程中跨出更大的步伐,对后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次,在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北伐战争中不愧为“革命的利剑”。1924年10月,黄埔学生参加了镇压广州商团的叛乱。翌年,他们又两次参加东征,讨伐盘踞在东江流域的陈炯明部,所向披靡,战功卓著。年底,终于消灭了叛军。其间,还回师省城弭平了杨希闵、刘震寰的叛乱。旋又南讨邓本殷,直逼海南。至此,统一和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而在北伐战争中,军校的许多毕业生和学员参与了战斗,为打倒充当帝国主义走狗的军阀和推进革命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光辉业绩。

再次,促进了工农群众运动的蓬勃发展。军校对当时汹涌澎湃的工农群众运动,采取了积极支持的态度。军校多次发表宣言,声援省港大罢工,赞扬工人阶级的爱国和革命精神,呼吁“竭诚拥护省港罢工”。还派遣部分毕业生到省港罢工委员会纠察队担任教官或支队长,训练和指挥工人武装。省港罢工的领导人曾派代表到军校致谢,并赠予“革命前驱”的匾额。对于农民运动的支持,也是不遗余力。广宁县的农民遭受地主阶级民团的迫害,军校学员火速前往支援。东征途中,协助恢复被陈炯明查封的农民协会。此外,还帮助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对学员进行军训。青年、妇女运动的开展,也得到军校的支持。

还需指出,军校又是当时传播民主革命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要据点。军校出版了多种期刊,如《黄埔日刊》、《黄埔潮》、《军事政治月刊》等,销量甚大,颇有影响。一些讲义和书籍,也受到社会的欢迎。作为革命的新型军校,黄埔师生在思想战线上同样起到了先锋作用。

黄埔建军不仅写下了近代民主革命史的光辉篇章,还留下了深刻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正是由于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国际无产阶级的帮助,作出了国共合作的英明决策,因而,才有了黄埔军校的诞生和发展。军校曾有3年左右的光辉阶段,正是国共两党通力合作时期结出的硕果。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