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克林的星光(1)

近年来,似乎还没有过一部小说如此让我念念不忘让我牵肠挂肚让我充满期待让我难以割舍。这样的小说,在许多人看来,也许太过于老套太过于琐碎了,甚至还有点婆婆妈妈小儿科的味道,对这样的小说如此推崇备至如此不吝溢美之词,也只能说是一种偏爱了。你也许想不到,我说的小说是贝蒂·史密斯的《布鲁克林有棵树》。

布鲁克林是纽约的一个庞大的社区,在不少关于纽约的影视作品或者图书中,都有或多或少的涉及。布鲁克林与曼哈顿隔河而望,在哈德逊河上有布鲁克林大桥和威廉斯堡大桥相连接,但布鲁克林到底蕴含着怎样的气韵?有着怎样的秘密?在大纽约中又有着一种怎样的地位?这实在也是一个很难说清楚道明白的命题。

在71年前,一位在布鲁克林土生土长相当接地气的作家出版了《布鲁克林有棵树》这本书,以近乎自传的形式回望自己一家人在20世纪之初生活在布鲁克林的如烟往事点点滴滴,看似漫不经心的成长叙述,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更没有悬疑凶杀色情之类的猛料骇人,也不是天马行空的蝙蝠侠吸血鬼之类的扣人心弦,几乎都是鸡毛蒜皮的艰难成长挣扎在社会底层的似水流年,却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

小说的主人公弗兰西是德国移民和爱尔兰移民的后裔,父亲是一位有着艺术细胞热爱生活但酗酒成性没有正当职业打短工的男人,母亲是一位靠给别人打扫楼梯做些家政维持生计的坚强而姿容卓绝的女人。他们在正值青春年华的时候,有了两个孩子,这就是弗兰西和她的弟弟。在男主人年纪轻轻就撒手人寰的时候,还留下了一个尚未出生的女儿。

就是这样的家庭,在布鲁克林像一个臭椿树又叫天堂树一样顽强坚韧地成长挺拔不屈不挠。在如此困顿艰难的生活中,你如果以为每天都是皱眉不展唉声叹气怨天尤人,那就大错特错了。即使如此卑微的生活环境,但这样的家庭还是充满了昂扬向上阳光萦怀的朝气。绝对不是说教,如此艰危的处境,但整个家庭灌输给孩子们的理念仍旧是这是一个自由的国家,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国家,这是一个大多数人都有机会的国家。

虽然过着近乎食不果腹、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但弗兰西的妈妈还是让她的孩子每天坚持读一页《圣经》、一段莎士比亚。这样的母亲应该有着怎样不屈的毅力和深邃的目光才能让自己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啊!

每天的日子都不是空白,每天都要为自己的肚子是否挨饿操心。在这样的喧嚣杂乱多种文化交融的布鲁克林,买面包的经历,不断搬家的无奈,邻里之间的既有温情款款也有市井鱼龙混杂的浑浊。但弗兰西还有她的弟弟在母亲的引领下,没有自暴自弃没有丧失自尊和人格。他们的父母如此不易,但还是送他们去学校读书。而弗兰西提出要转学的要求之后,看似懦弱但却善解人意的父亲还是帮助她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