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三行”:中国民营银行新秀
“一战”时期,英、法、德、俄等西方列强忙于在战场上获取更大的利益,已无暇顾及中国金融业的这一杯羹了,这使中国的银行业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此时,中国的官办银行因为体制问题,发展势头落在了民营银行后面,显赫一时的私人银行“南三行”成为中国金融界极为耀眼的新生力量。
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以及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并称为“南三行”,总部都设在上海,可以看做是江浙财团的组成部分,但是它们在经营管理上各自独立,对南方乃至全国的金融界都有很大的影响。
从时间上来说,浙江兴业银行是“南三行”的老大哥。它成立于1907年,由浙江铁路公司发起,经营方面素以稳健著称。
说起浙江兴业银行的发展史,不能不提到100多年前的那场“保路运动”,而浙江兴业银行就是这场运动的产物。当时,清廷贪图外商提供的借款,把路权拱手相让,激起了民众的反抗意识。虽然各省都修筑了铁路,但是精明的江浙人没有让政府控股,所以出卖路权的事在浙江根本行不通,清政府只能看着浙江的开明绅士成立了浙江铁路公司。公司公开招募铁路的股份,一下子筹集到2300万元股款,比外商承诺的借款多了两倍还不止。可是当时浙江连一家华商银行都没有,把这么多钱分别放在沪杭30多家钱庄里,不论是支取还是保管都很麻烦。这时,铁路公司的总经理汤寿潜就提议不如趁此机会成立一家华人的银行,不用受外商银行掣肘,也能确保铁路营运资金的流转,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多数在座商人的赞同。于是,浙江兴业银行以“振兴实业”为名应运而生,浙江铁路公司当仁不让做了大股东,而蒋广昌绸缎庄的少东家蒋抑卮也投资入股,做了浙江兴业银行的实际掌权人。
浙江实业银行创办于1909年,比浙江兴业银行晚两年,前身是浙江银行,属于地方性质的官商合办银行,专门为浙江省政府打理库款。实业银行开办之初,除了受理一般银行的业务之外,还能发行钞票和军用票,后来官商决裂,银行金库就被移交给作为央行的中国银行,官办部分成为浙江地方银行,民营部分成为浙江实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的总经理李铭,也是华资银行的领袖人物之一,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陈光甫、中国银行的张嘉璈私交密切。
至于“南三行”的后起之秀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在以后的章节我们会作为重点展开讲述,这里就不再多言了。
作为旧中国一大民营银行集团,“南三行”以上海为基地,在业务上紧密联系,互相支持,最终使三家银行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过,“南三行”能够迅速崛起并发展壮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都有十分出色的总经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总经理陈光甫自不必说,从创办银行的那天起,他就成为近代中国乃至世界金融市场上的焦点人物。此外,浙江兴业银行的总经理徐新六、浙江实业银行的总经理李铭,也都是当时中国著名的银行家。他们早年都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留学,学成归国后,结合他们广博的金融知识、在银行的工作经验及对中国国情的深入了解,最后找到了适合各自发展的银行经营管理之路。
作为我国第一家民营银行,浙江兴业银行是幸运的,它正好创办于清政府统治能力下降、外商银行因生意太好而无暇关注华资银行的那段时期,即20世纪的第一个10年。虽然是第一家民营银行,但是“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再加上浙江兴业银行地处繁华的江南锦绣之地,此地不仅商业发达,还有不少在洋行做事的买办,所以从开业之初到1927年,浙江兴业银行的存款额五次高居国内银行业之首,这都离不开总经理徐新六的精心部署与巧妙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