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当艾思奇、萧三和江青都看过小说,并在1948年7月向中宣部建议由华北局宣传部出版,胡乔木、陆定一也都表示同意之后,周扬仍不肯出版。1948年夏天在石家庄开文艺工作者会议,胡乔木告诉陈明已经打电报给东北,要他们出版《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会议期间陈明“遇见周扬几次,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出版问题,他一字未提”。艾思奇跟陈明说:“如果这样他还有意见,那就没有办法了。”周扬是艾思奇的入党介绍人,他们在1937年9月一起从上海到延安。
小说在东北出版后,1948年9月19日,丁玲在哈尔滨致信胡乔木、周扬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不知华北新华书店印行否?周扬同志对这本书的批评,我还是愿意你当面对我说,如今既已离得较远了,写封信给我也很好嘛!”并且说:“一本书是会包涵许多缺点的,有什么不能听的呢?听了批评也不会丧失信心的,也不会改行的”。
1949年2月,丁玲住在沈阳鲁艺,林伯渠找她要一本《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并告诉她:江青跟他说,这本书很好,周扬却压住不让印。不久胡风从香港来到沈阳,他也“没有想到,像丁玲这样在共产党里很有地位很有实力的作家,出版作品还这么难”!
一直到建国以后,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评奖问题上,周扬始终是反对派。
朱子奇说,他1950年春天在莫斯科时,“一位苏共中央负责人”问他,听说中国有“权威人士”对《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发表了否定性的评论”,如果这部作品获得斯大林文艺奖,会产生什么影响?朱子奇将此意见转告给在莫斯科养病的任弼时同志,任弼时说这本小说他看了,是部好作品,至于有同志指出缺点,那是次要的,如同看一个干部,主要方面是好的就是好干部,没有十全十美的干部,大概也没有十全十美的小说吧!朱子奇把这些意见转达给那位苏联同志,他很高兴,也很赞同。
严家炎回忆:1962年秋,在中央党校举行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提纲讨论会,“在会议中间休息的时候,我向周扬提了一个问题:当初中共中央宣传部是怎样向苏联推荐《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1951年度斯大林文艺奖的?周扬的回答却使我感到非常意外。他说:‘我们中宣部从来没有推荐过《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去获斯大林文艺奖。我们当初推荐的是赵树理。但苏联人和我们的看法不一样,他们说赵树理的小说太简单了,不合适。于是,苏联方面提出: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可不可以候选?我们只能同意。但我们又补推荐了几个作品。经过几个来回,双方才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最后周扬又重申了一句:‘我们中宣部确实没有推荐过《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那是由苏联人自己提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