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密特:大国的领导者》 出版前言

《施密特:大国和它的领导者》一书,是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1987年夏天发表的重要著作。它记载了作者自1969年担任政府职务以后,特别是在1974~1989年担任联邦总理期间,与苏、美、中三大国领导人会晤和会谈的内容,概述了上个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东西方关系中的重大事件,以及作者对三个大国以及日本的国情和领导人特点的认识。本书既是与“伟人”内部谈话的回忆录,又是国际风云的纪实,也是一个诠释当年德国外交战略的经典。虽然本书问世至今已有近20年时间,且作者在观察问题时难免带有主观性和党派政治的烙印,但今天读起来仍使人感到真切,尤其是作者渊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和明确的主张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应当说,该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于研究当前的国际形势也有参考意义。

1988年,本书作者为中文版撰写的序言中指出,他是“以与美国和苏联同等的级别来看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因为这“三个大国的政策正影响着整个世界”。这句话不仅说明了施密特对中国的重视,而且反映了他对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必将成功的信念,以及他对中国影响力上升的敏锐嗅觉。施密特在撰写本书之前曾三次访华,先后会见了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他对中国的每次访问,特别是邓小平同他的每一次谈话,都增进了他对中国的了解和友好感情。从某种意义上讲,本书以一个外国政治家的视角,也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变化。

举例来说:1975年10月,施密特作为第一个访问中国的德国政府首脑,从中国得到的印象是复杂的:毛泽东、邓小平的谈话使他难忘,中国人民的勤劳使他赞叹不已,古老的中国历史和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使他倍感钦佩,即便当时中国的经济状况不好,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而“文化大革命”的后果使他深感厌恶。1984年施密特第二次访华时,他“有一种极为轻松的感觉”,因为“文化大革命”的“胡闹”已经结束,中国“已经走上一条很好的、旨在实行改革的路线”,“中国领导人对自己国家的经济问题具有比任何其他许多国家领导人更好的判断力”。1988年施密特第三次访华后,他得出的结论是:“取得的进展到处明显可见”,“人们自身也比过去快活多了”,邓小平的伟大功绩无疑是非凡的。当今“不是经济巨人日本,而是正在崛起的中国在世界上的政治作用越来越大”。据此,他鲜明地提出,西欧“应同中国建立良好的、更加密切的合作关系”。

基于上述,海南出版社决定出版本书,以飨更多的读者,实属明智之举。

梅兆荣

中国驻德国前大使、中国国际战略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所长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