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说家的使命 1

小说是用美的文字造型描述关于人之生存状态与生命价值的故事。故事进化成为小说,关键就在有了人物。小说形成,并成为所有创作中自由度最大、生命力最强的艺术品种,同时也就给自己规定下了确认的标识:没有人物,遑谈小说!

小说家创造虚幻世界,首先得创造出真的人物。小说家的使命,可以说就是造人。小说家应该是现实中用文字创造人物的“女娲”,而其笔力神通,要比女娲广大得多:能够使女娲所造之人,鲜灵灵活脱脱跃然纸上;能够使现实存在的人,生命更久长并且逃避了腐朽灭亡。

创造出了自己的人物,小说家也才能取得自己的价值。一辈子一个人物也没塑造成功,难以成为真正的小说家。小说家凭借其人物之典型性和生命力而知名与传世。从绘影图形到千古不朽,创造人物的功夫力度,衡量小说家的成败得失。

“创作的新颖性,或者毋宁说创造力本身的最显著标志之一,即在于人物的典型性。典型人物就是作家的徽章。在真正有才能的小说家笔下,每一个人物都是典型;对于读者,每一个典型都是一个熟识的陌生人。”(别林斯基)

鲁迅创造了阿Q,阿Q的“精神胜利法”,成为当时、现在以至将来,我们国人乃至整个人类性格弱点的写照。阿Q的形象时常浮现于读者眼前,许多读者对他都是很“熟识”的。但这一个具体的阿Q,有谁能跟他完全对得上号呢?对于读者总体说来,阿Q是不会雷同也不可重复的,是一个难以确认的“陌生人”。

鲁迅认为“《红楼梦》的价值,在中国的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因此,贾宝玉才成为脂砚斋所说“今古未有之一人”。

作为小说编辑,当有人问我披沙拣金所为何来时,我便回答是在“寻找人物,期望能够找到‘今古未有之一人’。”我并非不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贾宝玉和他的姐妹们,只千古不朽于《红楼梦》中。我的期望仅只在于:所读小说中,能找到典型;至少,能找到一个真的人物──艺术的、有个性的、复杂而多变的形象。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