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曹雪芹

这两首散曲写得非常好,但令我们疑惑的是,作者朱载堉为什么这么仇富?他穷吗?他贫贱吗?他为什么这么嫉恨富人和金钱呢?

朱载堉,生于1536年,卒于1611年,字伯勤,号句曲山人。他的背景可不简单,他乃大明王朝的正宗国亲,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明仁宗的第六代孙。嘉靖二十四年(1545),这一年朱载堉才10岁,就被封“世子”,成为郑王朱厚烷的继承人。所以,朱载堉小小年纪就遍尝人间荣华,享尽富贵生活,这一点,和《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极其相似,只不过,曹雪芹是豪门富家子孙,而朱载堉则是正宗皇亲子弟。

朱载堉虽然贵为王世子,但他的生活道路并不平坦。他的父亲是郑王朱厚烷,朱厚烷有两个特点,一是生活朴素、节俭,《明史》本传说他“自少至老,布衣蔬食”。这个记载虽然不免有浮夸之意,但作为一位封建帝国的皇亲藩王,“布衣蔬食”的生活已然是难得了。朱厚烷的第二个特点,可是要了命了,那就是为人刚直不阿。这本来是一个美德,可是,作为皇族的至亲之人,这个“刚直”的美德给朱厚烷带来了灭顶之灾。当朝的皇帝是明世宗朱厚熜,他最大的特点就是迷信道教,不理朝政,致使国内政治和经济局面一片混乱。他的兄弟朱厚烷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在嘉靖二十七年(1548)给嘉靖皇帝上书,劝皇兄不要继续迷信、胡闹了,他“以神仙土木为规谏,语切直”。朱厚烷的刚直的语气大大刺痛了嘉靖皇帝的痛处,两年以后,嘉靖皇帝便找了一个理由,削去朱厚烷的藩王爵位,并将其禁锢于安徽凤阳。父亲获罪被软禁,朱载堉全家也就一下子败落了。朱载堉10岁的时候,就贵为王世子,但仅仅过了5年,这一切就灰飞烟灭了。朱载堉原来住的是王府大院,如今,15岁的他只能住在一个简陋的土屋里面。

15岁,是朱载堉人生的一道坎儿,15岁前,荣华享尽,15岁后,如坠深渊,和曹雪芹的人生经历颇为相似。在大起大落的人生里,才会有大彻大悟,朱载堉从“首富”到“仇富”,15岁的男孩子品味了人世间的贫富两极,情何以堪!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