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坎坷人生路(16)

那已经是“文革”结束后的1979年的春天了,身为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的父亲,给全系的学生们开了一堂戏剧讲座。“材料可以搜集,人物在于积累。”这是他的开场白。接下来,他开始举例了:“1966年的9月14日,我被中国作协的造反派押上批斗大会的审判台……”偌大的教室内鸦雀无声,所有的同学都没有想到父亲的例子竟然举到了“文革”当中,举到了当时正以“黑帮”身份站在台上接受批斗的自己身上。

他说,他每每都是假装打喷嚏或是咳嗽,从虚掩的手指缝中去偷觑一下周围的人群——司令大人张眉怒目,却又躲躲闪闪,内心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观众席中某公高跷二郎腿,却又不停地抖动,想必是紧张之至却故作镇静之态;陪斗者中一位老者不停地揉着肚子,怕是出门慌张,忘了系皮带……

父亲的表演惟妙惟肖,教室内的笑声经久不息。我忽然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父亲为什么始终能够以欢乐战胜忧愁?这岂不正是他的“灵丹妙药”么!——作家的“习性”使他时刻处在观察之中,性格的“惯性”又使他随时都能挖掘到喜剧的因素。

于是乎苦难的岁月被他活出了“滋味”,活出了“色彩”,苦难的日子被他演变成了作品中的素材。——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他便悄悄地取出经过伪装的日记本,开始了他的“地下”创作:

——这是一位“大义灭亲”者的眼睛:“既不相互注目,也不怒目而视,却用另一种手法——应称‘眼法’,即使擦肩而过,而且身旁无人,此人竟可昂其首,直其目,真像位在‘目标:正前方’口令下的战士那样,向前冲锋而去。仿佛我是个幽灵,可以视而不见的。”

——这是一位“屈打成招”者的语言:“在过去,我坚决相信自己不是‘五一六分子’;现在经过领导的教育之后,我坚决相信自己就是‘五一六分子’!”他的虔诚就像祥林嫂,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着,不厌其烦……

1995年北京三联书店的范用先生,将这部被整理出来的《牛棚日记》付梓出版了。它让读者真切地看到了那段尘埃落定的历史,也看到了父亲达观而幽默的性格。出版家陈原先生读罢后这样写道:“这真是一部激动人心的‘纪实文学’!作者陈白尘,著名的剧作家。如果他一生仅仅留下这一部作品,也够得上称为一个真正的作家,一个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作家了!”

父亲自己却没能等到《牛棚日记》出版的这一天。我想,如果让他听到上述的赞扬,他一定会大摇其首的。了解他的人都知道——“面对苦难与坎坷,陈白尘的对抗手段无非有二:一是幽默,二是写作……”他的学生李龙云就曾这样评论过他。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