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要生50个宝宝(9)

魏娜

或者,不是变态

我挂在外面晾晒的胸罩

又丢了与内裤一样

性感的火红浪漫的粉红

这次又是火红

我赞叹着那个偷儿

在颜色上的喜好竟与我如此相同?

2013年5月22日

长安诗歌节宝鸡专场“青铜之音”朗诵会的收获还在延续着。当时魏娜朗诵的诗并不像叶子、伊梅那般跳出来,跃入我眼帘,一个月后她做了一件很对的事:精选了一组诗投进《新世纪诗典》的稿海。我是在茫茫稿海之中将她打捞起来的,等照片发来才知是故人。她在信中说,她刚改写口语诗——那口语诗可太适合她了,一组都好,首首有感,本诗最极端。

李岩

我年少时见过的那些壮汉哪里去了?

我年少时见过的那些壮汉哪里去了?

那些我在集市上见过的高大、健壮的男人。

那些吞糠咽菜、吃粗粮,干重活的人。

那些负重的人。高一声、低一声吼喊着夯歌的人。

那些用宽阔的脊梁背着巨石缓慢挪动的人。

那些山岳一样的艄公。那些“呸呸”在手心唾两口,

再搓搓手就来了劲儿的人,那嘿哟嘿哟的人

都到哪里去了?

那大河里的水到哪里去了?时间的上游流到哪里去了?

每到国难当头,清晨的渡口上身着长衫

背着包袱出远门的书生哪里去了?

那磊磊落落石料砌成的旧世界到哪里去了?

村头镇庄的石狮子哪里去了?门楼上的瑞兽哪里去了?

老槐树上叽叽喳喳的喜鹊子哪里去了?

雕花的石榴牡丹的石碾子哪里去了?

精工细作的每一个日子哪里去了?

那粗布而庄重的北方到哪里去了?

那不坑人照旧心安理得活着的人们到哪里去了?

如今,忙死忙活的人们那份安闲哪里去了?

那含泪送别远行亲人依依不舍的目光到哪里去了?

2011年11月

不论昨天推荐之王有尾,还是今天推荐之李岩,都是在经历了一次选稿失败之后,重新调集兵马卷土重来终获成功,在我眼中,他们都是本诗典呼唤的“壮汉”之一种。《新世纪诗典》不因人而选诗,但最终发现,选诗即选人,你要不是铁打“壮汉”,中文诗歌之“壮汉”,在此流失是随时的事。本诗我听李岩亲自朗诵过,其朗诵水平有限,听起来不给力,但看起来就不同了。

游连斌

小女在我的床上

过家家

我看书累了想躺下

小女不让

我说给个理由

她说这是我的家

不许别人进来

我要和我的老公我的孩子一起住

我问你的老公是谁

回答说

我老公是没人

孩子是没人

整整半月前,未满七岁的小诗人游若昕登上了《新世纪诗典》,一诗惊天下。其父游连斌来信感叹,他多次向我投稿未果,小女的诗却一步登天。其后再来稿,我读其诗,首先排除了他为游若昕“代笔”的可能,若昕之诗,是大人打死也写不出来的那种。而且本诗还沾了孩子的灵气。我不喜欢制造佳话,但我笑纳自然产生的佳话,今天《新世纪诗典》收获了第二对父女诗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