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了77年的国家“公祭”(5)

1982年夏,是个格外炎热的季节,日本文部省教科书事件激起了中国人民尤其是饱受灾难性大屠杀的南京市民们的极大愤慨。这个夏天的一个星期天,市长张耀华像往常一样来到办公室加班,日理万机的他,照例坐在办公桌前批阅各种文件与报告。他发现有一叠不同寻常的信件令他心潮澎湃,其中一封署名“崔卫平”的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的信引起了他的特别关注,因为信里的每一个沉甸甸的字,都如洪钟般撞击张耀华的胸膛:

尊敬的市长:

最近,我从报纸上连续读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侵略军在中国土地上施行法西斯暴行的记载,连续见到一幅幅惨不忍睹的真实照片,常常激起我满腔怒火!我在此学习了四年多的南京城,曾经是日本侵略军进行杀人竞赛的场所!我所熟悉的街道,曾经布满了亲爱的同胞的尸体和鲜血!30万无辜的男女老少,30万我父老姐妹惨死在刽子手的屠刀下,奇耻大辱,何等的奇耻大辱!尊敬的南京市人民政府市长及各位负责同志,我诚恳地请求你们:为历史也为未来,为南京人民、中国人民,也为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民做两件事:

1.在南京选择适当的地点,建立30万遇难同胞的纪念馆,在馆内陈列日本侵略军在南京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的有关照片、文献和实物;

2.和有关部门联系撰写、出版通俗的、图文并存的南京大屠杀惨案的历史记载,让小学文化程度以上的人民群众都可以阅读。

……

第二封信是南京红十字医院的一名医生写的,他说:“我身边的孩子们常常问什么是日本军国主义,什么是南京大屠杀?当我把报刊上所刊登的一些内容讲给他们听时,孩子们的眼睛都瞪大了,惊诧了!而这个时候,我却又感觉似乎还少了些什么给予这些孩子!于是我想,是不是应该有个专门的地方让我们的孩子们了解当年日本在南京大屠杀的事……30万被屠杀的同胞生命,不能就这样慢慢地被人遗忘了!”

那个夏天,张耀华收到类似的信多如雪片。有一位教师在信中说:“日本文部省修改教科书,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改成‘进入中国’,并将他们屠杀南京市民的罪行一推了之,这样的丑恶无赖行径,令我日不思食,夜不能眠。因此郑重建议南京市人民政府应该在适当地方建造南京大屠杀纪念碑、纪念馆,以让世人了解真相,铭记历史。我愿捐献100元用作此需。”如此带着热度的一封封信,如一阵阵巨澜,激荡着张耀华的心,令他脑海里不时回响起周恩来常告诫的一句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是啊,历史的需要,人民的期待,为什么我们不作为呢?不行动呢?张耀华把自己的这份感受向市委和市政府其他各位领导坦诚托出后,立即得到了积极响应。于是在南京建一座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成了南京市的一项重要工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