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呐喊》、《彷徨》
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
蓝棣之
鱼 罾 迅 众 呐 喊 、矿 A 彷 徨 V 鲁迅《:呐喊》《、彷徨》采 /J\ 引 发 表 在 这 里 的 ,是 我 l 986 年 年初 所写 的关 于 心 理 批 评 的 两 条札 记 。其 中的意思 ,l 986 年 4 月 在 中 国社 会 科 学 院 文 学 研 究 所第 一期 高级 进 修 勇flr.fJt-授 过 ,后 来 ,连 同 别 的几 条 札 记 一 起 ,以 打 印稿 的形式 ,印发 给 中 国作 协在 天津 举 行 的 文 艺 理 论 信 息 交 流会议 的 与 会 代 表 。这 样 ,我 的 意 见 ,也 就 流 传 开 来 了。 1 986 年 l O 月 在 清华 、北 大 召开 的全 国 闻一 多 第 三届 研 讨会 期 间 ,北 京 大 学 有 几位 同行 告诉 我 ,说据 传 我 就 鲁 迅 小 说研 究 问 题 又 放 了一 炮 。我 有 些 诧 异 ,同 时 也就 我 的 看 法 作 了说 明 。现 在 ,为 避 免传 中有 误 ,我 把 这 两条 札记 公 开在 这 里 ,愿 意 与有兴趣 的 同志 们 一 起 探 讨 。 对 文 学 作 品 的分 析 是 可 以在 好 儿个 层 面上 进 行 的 。作 家 说 减 本文原载《鲁迅研究月刊》l 987 年第 8 期。关于《伤逝》的分析,为 1 997 年补写,此 前未曾发表过。现 代 文 学 经 典 出 了什 么 样 的 意 思 ,是 一 个 层 面 ,作 家 到 底 想 说 什 么 ,又 是 一 个 症 候 层 面 ;作 品在实际上具 有 什 么样 的含 义 ,它象 征 或 暗示 着 什 么 , 式 是一个层 面 ,而作 家没有 明确察觉 到他 想说什 么或说 了些 什 么 , 分 析 也 是 一 个 层 面 。这 个 没 有 明确 察 觉 的 意 向 ,看 来 是 在 很 深 的地 方 左 右 着 作 家 的创 作 ,甚 至 成 为 作 家 创 作 的 潜 在 动 因 。西 方 批 评家通常把这 叫做作家 的无意识趋 向。以分析作家创作无意识 趋 向为宗 旨的批 评 ,通 常 叫心 理批 评 。心 理批 评 所 要 分析 的 ,第 一 是 作 家 创 作 时 的无 意 识 趋 向 ,第 二 是 作 品 中 虚 构 人 物 的无 意 识趋 向 ,第 三 是作 家 与 读 者 之 间没 有 意 识 到 的关 系 。心 理 批 评 仿佛提供 了一把钥匙 ,用 以揭示艺术创作 的过程 、艺术家没有觉 察 到 的用 意 和虚构 人 物 的 动 机 。通 过 分 析 作 品 ,批 评 家 作 为 分 析 家 ,将会 发 现作 家 的无 意识 趋 向 和 所 受 到 的压 抑 。这 既 可 以 使 我们 得 以推测 作 家 身 世 的“里 层 "内容 ,反 过 来 还 可 以增 进 对 作 品本 身 的理 解 ,甚 至 做 出某 种 解 释 。我 国学 术 界 对 于 鲁 迅 的 作 品 ,曾经 在好些层 面上 做 过 分 析 ,得 出 了深 刻 的政 治 、思 想 和 艺 术 上 的结 论 。我 这 里 用 心 理 批 评 方 法 做 些 分 析 ,是 想 试 试 看 能 否 在 某 些 地 方 加 深对 鲁 迅 作 品 的理 解 ,能否 有 一 些 新 的发 现 , 或 做 出某 些 新 的解 释 。 鲁 迅 的《呐喊》:梦 与寂 寞 《呐喊》是鲁迅 的第 一 本 小 说 集 ,是新 文学 的奠 基之作 。但 是《呐喊》的 自序是有些 费解 的 ,而这 自序 又是理解《呐喊》的一 把钥匙 ,它能开辟从心理方 面理解《呐喊》的道路 。在这篇序 言 四 里 ,鲁迅追述 了写小说 的经过 。鲁迅说他是在无聊 、寂 寞 、悲哀 、鱼 目 迅 A 呐 麻 木 的情 况 下 ,听 了当时《新 青年》的编者之 一钱玄 同的请 求 ,为 喊 V 有“用 ”而 写 了 一 些 作 品 ,这 些 作 品 是 为 了 慰 藉 前 驱 的 猛 士 ,是 、 —气 “听将 令 ”而 写 成 的 。但 假 如 我 们 由此 引 申 ,竞 说 鲁 迅 的“敷 衍 朋 彷 徨 友 ”、听 主将 之令 的作 品成 了文 学 史 上 的丰碑 ,那 是 很 片 面 的 ,那 V 是 对 创 作 规 律 和创 作 过 程 的极 大误 解 。鲁 迅 的小 说 是 为有“用 ” 而 创 作 “,听将 令 ”而 写 ,是 为 了慰 藉 前 驱 者 的寂 寞 ,对 于 这 些 ,他 是 自觉 的 ,有 意 识 的 ,但 是 ,为 什 么“敷 衍 朋 友 们 的 嘱 托 "而 竟 能 “一 发 而 不 可 收 ”呢 ?“本 以 为 现 在 是 已经 并 非 一 个 切 迫 而 不 能 已于 言 的人 了" ,为什 么竞 有 那 样 猛 烈 的呐 喊 ? 为什 么 呐喊 出来 的 又 是 那 样 一 些 作 品 ? 对 于 这 些 问 题 ,鲁 迅 在 创 作 这 些 小 说 的 时候 ,看来 并 没 有 明确地 察 觉 到 ,他 显然 没 有 意识 到 到底 是 什 么 更 深 的力 量 在 推 动 着 他 。直 到 这 些 小 说 都 写 成 了 ,在 为 出版 单 行 本 而 写 序 言 的 时 候 ,鲁 迅 发 现 他 这 些 为“呐 喊 ”而 写 成 的小 说 , 原 来 都 是 他 年 轻 时候 曾经 做 过 的许 多 梦 里 不 能 完 全 忘 却 的一 部 分 ;鲁 迅 发 现 ,这 些 小 说 表 明他 的“精 神 的 丝 缕 还 牵 着 已逝 的 寂 寞 的时 光 ”。这 就 是 他 当初 文 学 创 作 的无 意 识 倾 向 ,这 就 是《呐 喊》的 由来 。这 种 无 意 识 趋 向使 鲁 迅 的创 作 避 免 了 由 听 将 令 而 呐 喊 可 能 产 生 的概 念 化 、口号 化 倾 向 ,使 得 鲁 迅 的创 作“有 用 ”而 又有 血 有 肉 ,使 得 他 的作 品 有 内在 的蕴 藏 和 深 度 ,这 些 ,是 鲁 迅 的小 说 力 量 所 在 。 因此 ,尽 管 鲁 迅 说 他 因为是 为 有 用 、听将 令 而 呐喊 的 ,尽 管“我 的小 说 和 艺 术 的距 离 之 远 ,也 就 可 想 而 知 了”, 我 们仍 然 清楚 地 看 到 ,鲁 迅 小 说 的大 多 数 仍 然 是 当之 无 愧 的艺 术 瑰 宝 ,有 体 验 的深 度 和 厚 度 ,而 非 简 单 化 的 宣 传 品 。在 这 里 , 作 家 的无 意识 趋 向是 重 要 的奥 秘 。鲁 迅 的创 作 是 意识 和无 意识 结 合 的典 范 。.既 有 鲜 明 的时 代 精 神 ,又有 深 厚 的血 肉体 验 ,他 创 五现 代 文 学 经 典 作 上 的 这 个 特 点 很 值 得 我 们 注 意 。 症 鲁 迅 在 自序 里说 ,他 曾经 为 了驱 除 寂 寞 ,用 了种 种 方 法 来 麻 候 式 醉 自己的灵魂 ,于是再 没 有 青 年 时 候 的慷 慨 激 昂 的意 思 了。这 分 析 t!z 就 是 说 慷 慨 激 昂被 麻 木 、被 压 抑 了 ,但 并 没 有 消 失 。 而 当 这 种 麻 木 和 压 抑 得 以缓 解 的 时 候 ,便 成 了 一 种 无 意 识 的 创 作 冲 动 ,于 是他写 了新文学史上第一篇 白话小说《狂人 日记》。过去我们 总 争论 这位 狂 人到底 是精 神病 人还 是 战士 ,其实 ,他 是一位 长久 精 神 压 抑 的 战 士 的 形 象 ,这 个 形 象 中 自然 有 刺 杀 巡 抚 而 被 杀 的 战 士 — — 真 实 人 物 徐 锡 麟 的影 子 ,但 其 内核 ,看 来 是 作 者 自己 当初 的“慷 慨 激 昂”,是 自己 的慷 慨 激 昂 才使 他 得 以认 识 徐 锡 麟 的价 值 。 因此 《,狂 人 日记 》是《呐喊》中最 有 典 型意 义 的作 品 ,是 一 篇 最“呐 喊 型 "的作 品 。在“五 四 "精 神 的 冲 击 下 ,鲁 迅 的 麻 木 与 压 抑 1.e-奇IE!以缓 解 ,他 渴 望 把 长 久 压 抑 的 内一t2,郁 结 喊 出来 ,他 在 看 到 俄 国作 家 果 戈 理 的《狂 人 日记 》之 后 ,终 于 找 到 了一 种 外 国 的 文 学 传统 和艺 术 成 规 来使 自己 的 渴 望 和 梦 想 成 为 有 形 的 东 西 ,诉 诸 斯 世 。推 倒 吃 人 的社 会 ,揭 穿 仁 义 道 德 的 虚 伪 ,救 救 孩 子— — 这 就 是 一 个 慷 慨 激 昂 的 战 士 的 理 想 。鲁 迅 之 所 以 能 够 找 到“狂 人 日记 ”这 一 形 式 ,其 内在 的 、没 有 察 觉 的原 因是 他 实 在 麻 木 和 压 抑 得 太 长 久 太厉 害 了 。要 不 是 时 代 向他 提 供 了一 个 发 散 升华 的 历 史 机 会 ,他 会 真 正 地 成 为 狂 人 的 。 鲁迅 在 自序 里说他“并不愿将 自以为 苦 的寂寞 ,再来传染 给 "dz 如我 那 年青 时候 似 的正 做 着好 梦 的青 年 "。他 意识 到这 一 点 , 他 意 识 到 那 时 的 主将 是 不 主 张 消 极 的 ,因此 在《药 》里 的 夏 瑜 的 坟 上 凭 空 添 上 一 个 花 环 。但 是 作 者 下 意 识 里 的 寂 寞 和 悲 哀 ,仍 然 很 深 地 渗 透 到作 品里 去 了 ,并 构 成 了作 品思 想 的一 部 分 ,这 也备 百 迅 —氛 呐 是 作 者 没 有 明确 察 觉 到 的 。假 如 看 不 到 这 一 点 ,而 按 照 鲁 迅 对 喊 龟∥ 自己意识 到 的叙 述 去 解 释作 品 ,那 就 会 得 出这 样 的结 论 :鲁 迅 深 、 杰 知那 时革 命 主将 的不 主 张 消极 ,他 不 愿 意 拿 自己 的寂 寞 来 传 染 彷 徨 给 正 做 着 好 梦 的青 年 ,他 的 目的 正 是 要 慰 藉 那 在 寂 寞 里 奔 驰 的 、掣一 猛 士 ,因此 ,鲁 迅 的作 品 里 是 没 有 寂 寞 的 。 这 个 结 论 ,在 最 表 面 的意 义 上 ,是 不 错 的 。但 在 更 深 的层 次 上 ,则 不 符 合 实 际 了 ,因 为下 意识 深 处 的东 西 也 在 左 右鲁 迅 ,而 不 为他 所 察 觉 。在《孔 乙 己》里 ,有 一 种 很 深 的 寂 寞 ,因 为 是 在 一 个 迂 腐 落 魄 、被 人 嘲 弄 而 不 被 人理 解 的人 身 上 ,这 种 寂 寞 就 来 得 特 别 深 刻 、真 实 而 蕴 藉 。 肤浅 的人才把《孔 乙 己》理 解 成 喜 剧 ,而 看 到其 中深 沉 寂 寞感 的 人 ,才理 解《孔 乙 己》的 悲 剧 内涵 和 力 量 。假 如 鲁 迅 在 这 篇 作 品 里 只 是 单 纯 地 嘲 笑 一 位 下 层 知 识 分 子 的 迂 腐 和 不 中 用 ,那 就 索 然 无 味 了 。《药 》里 的那 位 战 士 夏 瑜 是 很 寂 寞 的 ,在 那 作 品 所 写 的世 界 里 ,无 论 茶 馆 内 的社 会 ,还 是 自己 的母 亲 ,都 不 能 理 解 夏 瑜 ,正 如 鲁 迅 早 年 诗 所 说 “:寄 意 寒 星 荃 不 察 ,我 以我 血 荐 轩 辕 。” 这 种 寂 寞 并 不 是 有 意 识 地 写 出 来 的 ,相 反 ,他 想 写 不 寂 寞 ,凭 空 添 了个 花环 ,但 这 个幻 想 里凭 空 出现 的花 环 ,更加 透 露 出 内在 的 寂 寞 。其 实 ,在 某 些 时候 ,寂 寞也 是 一 种 力 。夏 瑜 的寂 寞正 是 参 与辛 亥 革 命 的那 些 革 命 者 脱 离 人 民 的表 现 ,鲁 迅 的 寂 寞 感 是 他 在 为 树 立 自己 的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世 界 观 而 斗 争 的 过 程 中一 种 暂 时 的精 神 状 态 。渗 透 在《药 》里 的 深 沉 的 寂 寞 自有 认 识 意 义 ,加 强 了作 品 的深 度 和厚 度 ,假 如没 有 这 个 寂 寞 《,药 》里 凭 空 添 上 的花 环 岂 不 成 了廉 价 的 乐 观 和 节 外 生 枝 ? 《一 件 小 事 》写 一 位 知 识 分 子 在 对 国 家 政 治 失 望 的情 况 下 , 因一 次偶 然 小 事 ,认 识 了劳 动人 民的高 尚品质 ,因而 抑 制 了 自己 七现 代 文 学 经 典 的坏 脾 气 ,增 长 了勇气 和 希 望 。《端 午 节 》嘲 笑 了知 识 分 子 的 清 症 高 、无 能 而 又 还 要 以 空 论 掩 饰 的 缺 点 。 鲁 迅 对 这 篇 小 说 中 主 人 候 式 公 方 玄 绰 的潜 意识 作 了一 些 分 析 ,从 而 加 强 了这 一 形 象 的思 想 分 析 深 度 。方 玄 绰 的“ 口头 禅 ”是“都 一 样 ”或“差 不 多 ”,作 者 分 析 说 这 其 实 反 映 了方 玄 绰 没 有 和 恶 社 会 奋 斗 的 勇 气 ,是 瞒 心 昧 己 着 意造 出 的一 种 逃 路 ,很 近 于 对 社 会 问 题 是 非 不 分 。这 是 一 种 安 分 的空 论 ,一 种 极 其 软 弱 的 表 现 。所 谓 孤 高 者 ,其 实 是 没 有 本 领 。从 更 深 层 的含 义 上 看 ,《一 件 小 事 》和《端 午 节 》反 映 了 鲁 迅 “人 世 苦 行 ”的人 生 态 度 ,这 与 他 年 轻 时代 的慷 慨 激 昂尤 其 是 相 通 的 ,他 虽 然 对 国家 政 治 极 其 失 望 ,但 他 内在 的人 世 态 度 和在 时 代 里 有 所 作 为 的潜 在 愿 望 没 有 磨 灭 ,因此 他 无 情 解 剖 作 品 中人 物 ,实 际上 也 就 是 无 情 解 剖 自己 。否 则 ,他 是 不 会 这样 很 敏感 地 捕 捉 到一 些 小 事 而加 以很 深 的开掘 的 。这 种 人 世 奋 斗 的人 生 态 度 ,正 是 他 在“五 四 "时 期 能 够“呐 喊 ”的 内在 根 据 ,也 使 得 他 后 来 逐 步 跟 上 时 代 ,从 封 建 阶 级 的 逆 子 贰 臣 ,最 终 成 了伟 大 的共 产 主 义 者 。假 如鲁 迅 在 深层 意识 上 没有 这样 一些 我 们 民族 传 统 心 理 文化 中的积极 东西 ,那他将“呐喊 "得 很 肤 浅 ,将 只能 在最 表层 意 义 上 处 理《一 件 小 事 》和《端 午 节 》的 素 材 。作 家 在 创 作 中 的 无 意 识 趋 向 ,加 深 了作 品 的思 想 深 度 。 鲁迅 的《彷徨》:内心求索 《彷徨》是鲁迅 的第 二 本 小 说 集 。这 时 ,“五 四”高潮 已经 过 去 ,鲁迅的笔更多地伸 向人 的内心世界 。比起《呐喊》,这些作 品 /k 里 的人 物 ,总 的来 说 显 得 要 更 复 杂一 些 ,作 品 的思 想 含 义 也 显 得鱼 目 迅 —气 呐 要复杂一些。这说明作者对生活对人物开掘深入 了,触及到一 喊 V 、 些更深更复杂的层面。同是写劳动人民的作品,鲁迅所注意的 A 人物的层面已有所不同。在《一件小事》里,鲁迅要表扬的是人 彷 徨 力车夫的高尚品质 ,在《故乡》里鲁迅所注意的是闰土经济地位 v 和命运的变化 ,是“多子、饥荒、苛税 、兵 、匪、官 、绅”给闰土带来 的厄运。在《阿 Q 正传》里,阿 Q 这一形象有复杂的性格 ,阿 Q 主义有多种象征意蕴,但阿 Q 这个人物,他的内心世界是并不 复杂的。他虽说在被欺压时用精神胜利法来使 自己在感情上保 持平衡 ,虽然他的主要特征是精神胜利法 ,但他并没有多少执着 的精神追求。相反,他有些玩世不恭,有些流氓无产者的逢场作 戏和缺乏信念。而在《彷徨》这本小说集里的劳动者,如《祝福》 里的祥林嫂 ,则很有些不同了。她来到鲁 四老爷家 ,食物不论 , 做工毫不松懈,鲁家年底祝福的繁重劳动,全是她一人承担,竟 没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满足"。这是鲁迅对祥林嫂印象中留下 来的一个要点。祥林嫂在先后嫁了两次 ,而两次丈夫都死了,儿 子也被狼吃了之后 ,当柳妈告诉她一些迷信说法时 ,她精神出现 了危机 ,为人死了是否有灵魂而恐惧 ,以至在捐门槛也不能洗清 自己时,她精神失常了。与阿 Q 相 比,祥林嫂集 中注意 自己的 内心世界,她有很深的精神痛苦,物质上的贫困倒在其次,钱财 问题她从不提起 ,甚至不惜银元而捐土地庙门槛。从这里我们 看到,鲁迅的《祝福》无意于写地主与雇工之间的阶级斗争 ,以及 地主的阶级剥削。说鲁迅写的是劳动妇女一生的悲惨命运也不 确切 ,鲁迅从祥林嫂身上看到的是劳动人 民寻求精神满足和精 神解脱的愿望。鲁迅给予劳动者的精神痛苦以深切关注 ,鲁迅 之所以从这样一个特定的角度写祥林嫂 的命运 ,是因为在那个 九现 代 文 学 经 典 时期 ,他的无意识趋向于集中关注人的内心生活。 症 候 《离婚》是鲁迅创作中最难解的一篇作品。小说的主人公爱 式 姑也是一位劳动妇女。从表层意义看,这个作品是嘲笑乡绅七 分 析 大入之类的倚势压人和附庸风雅。可是,假如认真解剖这个作 品,我们会发现,作者对爱姑离婚案的态度是有些复杂的。应该 说,封建的婚姻制度本身就是很不人道的,很脆弱的。从作品的 描写看,爱姑是位很有些个性的农村妇女,她的言行作为使得她 的本来就不稳定的婚姻更加摇晃。当对方提出离婚后,爱姑并 不谋求再回去,而是赌气,认为 自己是三茶六礼定来的,花轿抬 来的,她父亲是一位为沿海居民有几分惧怕的人物 ,她不能容忍 丈夫爱上了一个“滥婊子”。因此 ,她不仅 已经闹了两年多了,而 且还要闹得“老畜生”“、小畜生”(爱姑一向这样称呼她的公公和 丈夫 ,而这两个“畜生”因婚姻事比半年前已经“苍老”了,她父亲 已经叫他们吃 了亏,他们看来不是爱姑的对手。)“全都走投无 路"“,闹得他们家败人亡”。她丈夫提出的离婚理由是她在家里 “闹得六畜不安”。乡绅慰老爷站在男方一边 ,曾经在两年多的 时间里多次调解他们的离婚,爱姑一直抵制着,她并不把慰老爷 看在眼里,但现在从城里来了与官方有联系的七大人,情形似乎 有些严重了。不过爱姑是勇敢的“,七大人怎样? 难道和知县大 老爷换帖,就不说人话了么?”“知书识理的人是讲公道话的。我 要细细地对七大人说一说,从十五岁嫁过去做媳妇的时候起”。 可是 ,在七大人调解的过程中,爱姑却逐步失去了自信。她开始 感到局促不安,但连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后来觉得事情有些危 急 ,怪父亲在这里竟说不出话 ,再后是感到 自己完全孤立。当她 。 勇敢地为 自己的命运挣扎和陈述一番 ,而听见七大人一句“来鱼 日 迅 A 呐 兮”的叫嚷 ,这时 ,作者写道 “:爱姑知道意外的事情就要到来 ,那 喊 龟留矿 、 事情是万料不到 ,电防不了的。她这时才又知道七大人实在威 杰 严 ,先前都是 自己的误解 ,所以太放肆 ,太粗鲁了。她非常后悔 , 彷 徨 不 由得 自己说——‘我本来是专听七大人吩咐……。”’这是爱姑 弋冒一 在精神上的一个转折点。对这段话的理解是理解全篇的关键 , 勇敢泼辣的爱姑为什么突然软下来了? 从表层意思上看,她是 在真正感觉到七大人 的威严之后 ,意识 到 自己误 解 了他 的和蔼 近人 ,后悔 自己的太放肆 ,太粗鲁 ;而从更深的层次上看 ,她是在 一.个威严的力量下 ,突然意识到了她在整个婚姻生活中的放肆 和粗鲁 ,她误解 了“老畜生”和“小畜生”的软弱 ,她曾经料想他们 干不出什么事情来。这就等于是说 ,她突然意识到 ,导致离婚的 原因在 自己一方 ,而不在两个“畜生”以及那个“滥婊子”。她意 识到了悲剧的原因 ,是在 自身 .因此她后悔 了,但 已经悔之晚矣 。 看来鲁迅对祥林嫂是 同情 的 ,而对爱姑 ,则有些厌 恶 ,或者说 在 潜意识 里是厌恶 的 ,他无 意之 中流露 了对 爱姑 的厌 恶 。鲁迅感 到了爱姑在大胆 、泼辣外表下的真正软弱和缺乏力量 ,爱姑那些 要闹得家败人亡的话 ,都不过是在掩盖她 的软弱而 已。从深层 意义看 ,七大人在这里是作 为威严 力量 的象征。威严 的力量可 以抑制一个人 的放肆和无理性 ,可 以使一个人顿时清醒起来 ,正 如《一件小事》里鲁 迅说 对 自己的反 省可 以抑制坏脾 气。应该 说 ,鲁迅很深地发掘 了爱姑行为的无意识趋 向,从而对爱姑 内心 作 了很深刻 的剖析 ,因此这篇小说就带有更大的概括性 、哲理性 和象征性 。我想我这里对 于 1 925 年 1 1 月写 的《离婚》的分 析 , 尤其是关于鲁迅对离婚这件事 的态度和对爱姑 的剖析 ,是 了解 鲁迅 的婚姻爱情生活的人完全可以理解 的。事实上 ,猜想起来 ,现 代 文 学 经 典 鲁迅当时恐怕也就从 内部陷入类似的矛盾之中。小说中的慰老 症 候 爷 、七大人并没有说什么特别恶劣的话 ,他们说的“走散的好”, 式 “一个人总要和气些”未必就不对 ,鲁迅却拿他们作为爱姑的对 分 析 立 面 ,这 大概 是为 了使读 者对爱姑有些模 糊 看法 ,也使得鲁迅 对 爱姑的观感更为隐蔽 ,这大概也是鲁迅这篇作品在构思上有此 特色的潜意识吧。这种情况,有些类似于《伤逝》,本来的创作意 图看来集 中在批评子君的堕入平庸和肯定涓生 的振翅远飞 ,但 他顾及到读者的社会压力 ,因而让 涓生讲 了些“我卑怯 ”之类 的 话 ,以显示折衷色彩 ,使 自己的意图隐蔽一些 ,抹掉太尖锐的棱 角。但这丝毫也不妨碍我们分析鲁迅的无意识趋 向。应该说 , 爱姑的婚姻是封建包办婚姻 ,解除这种既不人道又很脆弱的婚 姻 ,是历史的进步。怎么能够设想 ,一个具有现代意识并长期在 国外生活的青 年 ,一位 中国新 文 化 的伟 大旗 手 ,一 位反对 旧文 化 、旧道德 ,提倡新文化 、新道德的反封建 的勇猛战士 ,一位对封 建礼教恨之入骨的五四运动的先驱者 ,竟然在 20 年代中期还来 写一篇赞扬放肆 、粗鲁 的妇女为维持封建包办婚姻 而展 开殊死 斗争 的作 品 ! 应 该 看 到 ,爱 姑 那 样 的婚 姻 观 念 和脾 气 ,并 不 可 爱 ,我们实在不敢恭维 ;她那脾气 、作风 ,无论对于新 旧道德 ,都 是无法接受的。爱姑与祥林嫂是很不一样的,爱姑的某些作为 , 倒让人想起鲁迅《故乡》里的杨二嫂 ,想起杨二嫂 的“辛苦恣睢”。 从离婚双方力量的对 比看 ,爱姑 的父亲是一位 为沿海村庄 的居 民有几分惧怕 的人 物 ,他 可 以带 了儿 子们 去男 方 家拆 灶 填厕 。 拆灶填厕这种行为 ,从江浙一带风俗看 ,对于一个家庭完全是毁 灭性 的 ,不是一般普通人所 敢 为 的。有意思 的是 ,鲁迅写爱姑 , 是说她愈斗愈勇 ,上 了船还摆 开八 字脚 ,而写那个 要 离婚 的“畜鲁 迅 氏 呐 生”,则说他 比从前 已经“苍老”了。在鲁迅 的潜 意识 里 ,是不是 喊 、一 想说“畜生”才真正在感情上受到了伤害呢? 我看是这样。小说 、A 里那位“滥婊子”小寡妇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鲁迅没有写 ,但她显 彷 徨 然有某种魅力 ,说不准她与“小畜生”之间真还有些爱情呢,要不 V 何 以解释“小畜生”在受到拆灶填厕 的奇耻大辱之后 ,仍然要 坚 持离婚呢? 我认为我们今天的读者和批评家 ,千万不要把“滥婊 子"(这是具有陈旧的封建婚姻观念 的爱姑骂人 的话 )等 同于社 会主义制度下 自由幸福婚姻里破坏别人家庭 的第三者 了。好些 读者和批评家 的同情赞美爱姑 ,其症结 大概就在 于读 者 头脑 里 这种无意识吧 。从作 品再 回到鲁迅 自己的生 活 ,也许 我们可 以 不无根据地说 ,鲁迅不仅厌恶爱姑的放肆粗鲁 ,而且也看清 了爱 姑的真正软弱 ,他才敢于说 “:我是可 以爱 的”。从鲁迅与许广平 的通信集《两地书》所表 明的鲁迅 的思想看 ,我相信他没有必要 去写一篇批评“滥婊子”的小说 ,按情理推论 ,他倒是应该写一篇 与此相反 的作 品。请不要忘记 《,两地 书》与《离婚》大致上写 于 同一个 时候 。我得郑重声 明 ,我 不想说“小 畜生 ”的生 活原 型 就 是鲁迅 自己 ,如果这样 ,那我是太荒唐 、太不严肃 了。但是 ,请 注 意 ,文学创作 中确有一种远距离投射 的现象 ,而且据周作人 的 回 忆看 ,这篇小说 的故事 和人物是没有 生 活原 型可 以追 寻 的。而 在周作人那些婉转 的文字里 ,凡是没有生 活原 型可 以追 寻 的人 和事 ,大体都 与鲁迅有些关 系 。 自然 ,周作人也没有胆敢 暗示 鲁 迅在写 自己的故事 ,但周作人反对鲁迅与许广平 的结合 ,他 的这 个态度是人所共知 的。我们今天的读者不应该 以周作人对鲁迅 婚恋 的封建 主义态度来 读《离婚》。这样 ,也许 我们 可 以从 这篇 小说推测鲁迅身世 的某些“里层”内容 。我没有根据说爱姑这个现 代 文 学 经 血 / 、 形象里有朱安的影子 ,但如果说作家的创作既没有生活原型,也 症 候 没有 自己感情的某些牵挂 ,那恐怕是近于无知的,丝毫也无助于 式 揭 开 文 学 创 作 之 谜 。 分 析 《在酒楼上》和《孤 独 者》是写 知识 分子 的小 说 ,两篇 小 说 的 主人公 吕纬甫和魏连殳,据周作人的介绍来看 ,他们的重要事实 显然是鲁迅 自己的。看来鲁迅是把 自己分成两半——一个作品 的两个 人物 ,让 自己面对 自己的灵魂 。这样 ,鲁迅成功地分析 自 己以及别 的知识分子身上 的一些平庸 的东西—— 感情方面的牵 挂太多,消沉了昔 日的改革锐气,变得敷敷衍衍,模模糊糊,使 自 己不能飞得更远些 。在下意识里 ,鲁迅是要无情解剖 自己,鞭策 自己 ,使 自己割断种种牵 挂 ,以便更 高更远地 飞翔 。在《孤独者》 里 ,鲁迅要挖掘多年前 祖母 人殓 时 自己的怪 异 行 为—一 像 一 匹 受伤的狼 ,惨伤里夹杂着愤恨和悲哀 ,失声长嚎—— 的潜意识 , 这也就是这个孤独者之所 以孤独 (包括作 品所写魏连 殳总不成 亲 )的内核 。作者试 图化 开这 个长期 化 不开 的 内核 :“可是我那 时不知怎地 ,将她的一生缩在眼前 了,亲手造成孤独 ,又放在 嘴 里去咀嚼人 的一生 。而且觉得这样 的人还很 多 哩。这些 人们 , 就使我要痛哭 ,但大半也是 因为我那 时太过 于感情 用事 ……。” 这就是说 ,鲁迅 到这时才意识 到 ,他那 时候在祖母人殓 时 的失声 长嚎 ,是 因为他也正 同祖母一样是个孤独者 ;他之所 以对祖母 的 孤独有深刻理解 ,原 因在他 自己就有很深 的孤独 。鲁迅分析 了 自己的孤独 ,把这个感情 的内核化开了,他的潜在 目标是要摆脱 孤独 ,从亲手造成 的孤独里走 出来 。鲁迅通过《在酒楼上》和《孤 独者》的创作 ,进一步无情解剖 、认识 、鞭策 了 自己。 四 《肥皂》里 的道德 家 四铭 ,目睹一位 为祖 母 生 存 而沿 街讨 饭鱼 曰 迅 穴 呐 的孝顺的少女 ,又听到这样下流的议论“:你不要看得这货色脏 , 喊 、∥ 你只要去买两块肥皂来 ,咯吱咯吱遍身洗一洗 ,好得很哩 !”于是 岁气 勾起了下意识的种种想象 ,感情受到很大冲击 ,他的道德观念被 彷 徨 粉碎了,失掉了心理平衡。他买回香皂 ,要妻子洗脖子上积年的 V 老泥,他教训孩子要学那孝女。四铭的潜意识被太太看得清清 楚楚 ,她刻薄挖苦他 :孩子“哪里懂得你的心事呢”? 她说你何必 “打鸡骂狗”,她说男人对女学生谩骂和称赞都不是什么好心思 , 说丈夫为她买肥皂,是她“沾孝女的光”。她把四铭内心深处的 东西掏出来 了,四铭 自然是很难堪的;但看事如此深透刻薄的四 铭太太仍然录用了那块肥皂 ,一早起来就伏在洗脸台上擦脖子 , 使 自己身上总带些似橄榄非橄榄的香味。这是因为,在她的下 意识里 ,她正处于与那位十八九岁 的讨饭少女竞争的地位。然 而 ,这丝毫没有削弱鲁迅对 四铭这样 的道德家暴露 的深度。四 铭这样 的人 ,在表面上 ,是道德家 ;而在下意识深处 ,则邪念丛 生 ,很是无聊空虚。而这才是四铭的真相和本质 ,道德家的语言 只不过是他欺世盗名的谎 言罢 了。因为下意识不 只是人的本 能 ,也不是先天禀赋 ,而是一个人 的阅历 、教养 、欲望 、本能等等 在心灵深处 的沉淀 ,是一种潜移默化 了而存在于心 的东西 ,它在 更深的地方左右一个人的行动。《肥皂》的力量在于 ,把人物在 道德意识抑制下的性心理表现得惟妙惟 肖,从而成功地揭示 了 人物的复杂心理和虚伪性。四铭这样的道德家与别的道德家有 很大的不同。别 的道德 家是清楚 明 白 自己的 ,他 们 明知 自己想 的是一 回事 ,却要 口是心非 ,说 另一 回事 ,他们 是有 意识 的两 面 派道德家。而四铭那些丛生的邪念 、性心理是深深被压抑的,它 们的表露是不 自觉的。假如他知道这些无意识 的行为会泄漏天 五现 代 文 学 经 典 机 ,他就不会做了。因此 ,四铭是个可怜 的道德家 ,而非一个狡 症 候 猾的伪君子。不过,在中国,四铭这样可怜的道德家也许更多 式 吧。他们的病在很深的地方,很难治疗。鲁迅看出来了,这是他 分 析 深 刻 和独 到 的地 方 。 假如我们看不到鲁迅小说在无意识趋向方面的特点 ,那将 是很难完整地理解他 的作 品的。 ’ 鲁迅的短篇小说《伤逝》,写的是“五四”时代小知识分子的 爱 情 悲 剧 。 小说的副标题为“涓生的手记",这就是说 ,故事是由涓生来 叙述的,涓生是第一人称。作者的意图是从涓生的悔恨和悲哀, 从 涓生 的忏 悔 ,来 提 出问题 。 如果我们假设作者对于涓生的忏悔是肯定的,那仍然存在 好些问题,诸如:作者肯定作品人物的忏悔,是否就是肯定他的 认识? 我们能不能把涓生在忏悔时所认识到的问题当作鲁迅的 观点? 涓生忏悔所认识到的问题 ,是否就是鲁迅所要提出的问 题 ? 如果说鲁迅全盘肯定涓生的认识 ,那么,小说最后一段涓生 的话,是否就是鲁迅所要提倡的?“我要向着新的生路跨进第一 步去,我要将真实深深地藏在心的创伤中,默默地前行 ,用遗忘 和说 谎 做 我 的前 导 … … 。” 假如我们仔细地寻找《伤逝》的脉络和主线,仔细地寻找贯 穿于整个小说里的作者的思路 ,就会看到《伤逝》所写的,是一个 反叛家庭 ,为寻求个性解放而离家出走 ,最终迫于经济原 因,只 好 又 再 回去 ,并 造 成 更 大 悲 剧 的故 事 。 挪威剧作家易 卜生写于 1 9 世纪的剧作《娜拉》,在五四时期备 百 迅 杰 呐 产 生 了 巨大 的影 响 ,成 为个 性 解 放 的一 个 重 大话 题 。在“娜 拉 出 喊 v 走 后会 怎 么样 ”的大 讨 论 中 ,鲁 迅 曾经 发 表 深 刻 的 醒 世 的见 解 : 、 A ·由于娜 拉 在 经 济 上 没 有 来 源 ,生 活不 能 独 立 ,她 出走 后 无 非 有 两 彷 徨 种 可 能 :一 是 成 为 妓 女 ,一 是 再 回到 家 里 来 。 v 《伤逝》的写 作 ,最 简 单 地 说 ,就 是 鲁 迅 要 以一 个 故 事 的形 式 ,把 这 个 见 解 演 绎 给世 人 看 看 。 。 《伤 逝》里 发 生 的突 发 事 件 就 是 涓 生 失 业 。他 们 的爱 情 、同 居本 是 不错 的 ,可是一 旦 失 去 了生 活 来 源 ,就 一 切 都 黯 淡 了 ,变 色 了 ,变 味 了 。失业 是 一 桩 很 严 重 的事 情 ,在 失 业 面 前 ,无 畏 的 子君竟 变得怯 弱 了 ,虽然 口头上说“那算 什 么 ,哼 ,我们 干新 的 ", 声 音 却 是 浮 浮 的 ,没 有 力 量 。涓 生 虽 然 一 再 说 这 只是“极 微 末 的 小 事 情 ”,可 是“心 却 跳 跃 着 ”,很 惶 恐 的 。 失业是爱情最终变成悲剧 的转折点 。子君变得没有先前 的 幽默 和善 于体 贴 ,常觉 颓 唐 、凄 苦 、无 聊 ,涓 生 在 家 庭 里 的位 置 , 也 被 置 于 p)t J L狗 和 油 鸡 之 间 。 由 于 放 逐 叭 儿 狗 阿 随 ,涓 ,-b_和 子 君 的关 系雪 上加 霜 ,变 得 相 当冷 漠 。 图 书 馆 因此 成 为 涓 生 的逋 逃 薮 。 失 业 的处 境 加 深 了涓生 和 子 君 二 人 之 间 的隔膜 。涓生认 为 子 君 变 得 浅 薄 了 ,只 是 一 个 缒 着 他 衣 角 的 负 担 。 而 子 君 则 从 对 照 涓 生 前 前 后 后 的行 为 而 对 他 彻 底 失 望 了 ,也 对 自己失 去 了 勇 气 。 涓 生 最 终 向子 君 宣 布 :“我 已经 不 爱 你 了 ”,“新 的 希 望 就 只 在 我 们 分 离 ”。对 此 ,作 者 的意 思 似 乎 一 方 面 是 批 评 涓 生 ,认 为 他 断不 可如此 ,因为正是 这个 说 法 酿成 不 可挽 回的悲 剧 ;另一 方 面也 好 像 是 说 涓 生也 别 无 他 法 ,不 得 不 如 此 ,因此 给 予 理 解 和 同 七现 代 文 学 经 典 情 ,也 因此 才 让 他 有 忏 悔 的 机 会 。 因 为 在 这 里 最 终 的 决 定 因 素 症 候 是起 码 的经济 条 件 ,而非 道 德 因素 。 式 《娜拉走后 怎样》是 鲁 迅 1 923 年 底 在 北 京 女 子 高 等 师 范 学 分 析 校 的演 讲 。在 这 篇 演 讲 里 ,鲁 迅 批 评 易 b 生 写《娜 拉 》“是 在 做 诗 ,不 是 为 社 会 提 出 问 题 来 而 且 代 为 解 答 ”,鲁 迅 说 易 b 生 是 很 不通 世故 的人 。在这篇演讲 里 ,鲁迅 还说 ,人生最 苦痛 的是 梦 醒 了无 路 可走 ,假使 寻不 到 出路 ,就 继 续 梦 好 了 ,万 不 可 做 将 来 的 梦 ,切不 可 唤起 许 多 人来 ,为将 来 的希 望受 苦 。鲁 迅 认 为 眼下 可 行 的是 利用 亲权 来 解 放 自己 的子 女 ,使 成 千 上 万 的娜 拉 获 得 经 济 权 。这就 是 鲁 迅 在 当时对 于女性 解 放 所 提 出 的解 答 。 《伤逝 》写 于两 年 之 后 。鲁 迅 好 像 想 说 :易 b 生 在 做 诗 ,涓 生 在做诗 ,子 君 听 信 了他 们 而 轻 率 地 走 上 了“ 自由”之 路 。然 而 , “ 自由固不 是 钱 所 能 买 到 的 ,但 能 够 为 钱 而 卖 掉 "。鲁 迅 用 子 君 的悲 剧 来 批 评 了 易 b 生 的 诗 性 鼓 动 和 涓 生 的 易 b 生 式 谈 情 说 爱 。鲁 迅认 为 ,就 当时 的情 况 说 ,要 先有 了经济 权 而后 才 可 以谈 恋 爱 自由 。 《伤逝 》也 可 以说 是 对 于诗 人式 的爱 情 方式 的批 评 。鲁 迅 认 为 ,做诗 与解决 社会 问题 是 两 码 事 ,而 非 一 码 事 。他 说 ,做 诗 就 如黄莺 一样 ,因为他 们 自己要 歌 唱 ,所 以他 歌 唱 ,不 是 要 唱 给 人 们 听得 有趣 、有 益 的 ,而 提 出社 会 问 题 则 正 好 与 此 相 反 。所 以 , 要 从 诗 里求 得 社 会 问题 的解 决 ,从 诗 里 去 寻找 生 活 道 路 ,那 是 南 ● 辕 zi g辙 的 。 在 1 9 1 8 年创作 的《狂人 El记》里 ,鲁 迅 提 出 了封 建 的宗 法制 度“吃 人 ”的 问 题 ,可 谓 是 一 篇 个 性 解 放 的 宣 言 。 时 过 七 年 ,在 《伤 逝 》里 ,鲁 迅 所 提 出 的是 怎 样 实 现 个 性 解 放 的 问题 。鲁 迅 A 呐 无论如何 ,子君 和涓生把 个性 解 放 、婚 姻 自由理 解 得 太 简 喊 龟∥ 单 、处理得太随便 了。《伤逝》是对于怎样实现个性解放 、婚姻 自 、 众 由的思考 。子君和涓生 的爱情 悲剧 留给后 世深 刻启 示 ,这种启 彷 徨 示并不 随着 时代 的前进 而都 消失 了 ,或 过 时 了。 ≮留一 子君 的命运是永远令 人惋 惜 的。子 君 的悲剧 ,在 当今 的世 界 ,仍然在不断演 出。子君虽然 勇敢地冲出了家庭 ,但她没有 自 我 ,总是依附于男人 ,志趣平庸 ,没有理想。她时常在眼前 的平 庸与逝去的梦之 间徘 徊 ,因此 ,不断强 迫 男人 回忆 初 恋 时那 一 幕 。子君从这里寻求满 足 ,此外 再没有 别 的世 界。逝 去 的梦永 远笼罩着她 的生活 ,她的勇气在平庸 的婚姻生活里消磨殆尽 了。 任何一个女性在初恋时总会被追求 的 ,但假如停 止在这里 ,悲剧 就 会 发 生 。 如果我们试 比较一下 子 君 的恋爱 悲剧 与 丁玲 、冯沅君 、凌 叔 华 等 的成 功 恋 爱 ,一 定会 很 有启 示 。 涓生的形象 通过“手记 ”而得 以刻 画。涓生 是一 个靠 不住 的 、不负责任 的小文人 的形象 。很会说 一些诗性 的甚 至是警策 性 的空话 ,他对个性 解 放 、婚 姻 自由的理 解 很 肤 浅 ,而 且 是 实 用 主义 的。涓生 当然是善 良的 ,然 而是 无耻 的。鲁 迅 为 了减少 对 他的批评 的强度 ,使用 了让他 自我忏悔 的写作策略。正如他 的 忏悔 ,他是卑怯的,大体上说仍然是古代文人“始乱终弃"模式的 现代版 。涓生不像是在追求理想 ,而是追求时髦 ,他把婚姻 自由 当作时髦 ,他求爱 的方式 也不过是照搬西方 电影 。时髦 的事情 在他 的生涯 中一幕幕 演 出 ,同时也 就很 快 遗 忘 了 ,“同居 以后 一 两月 ,便连这些断片也化作无可追踪 的梦影 "。唐搜先生 曾经深 刻地指 出 ,涓生 的“烦厌 "情绪 ,恰好 说明他没有 力量去粉碎社会现 代 文 学 经 典 更大的压力 ,只是归咎 于子君 ,归咎 于有 了一个家庭 。我认 为 , 症 候 涓生 的悲剧正在这里 :他不 了解 自己对 于婚姻 生 活烦厌情 绪 的 式 由来 ,也不 真正 了解个 性 解 放 、婚 姻 自由 ,甚 至并 不 知道 什 么是 分 析 爱情:。 . ‘ 小说毕竟不 同于杂文 ,杂文虽 也用形 象 ,但 毕竟 是逻辑 的 , 小说却是用故事和人物来思考。《娜拉走后怎样》是杂文 ,而《伤 逝》是小说 ,虽然二者主题相通 ,但小说 的故事 、形象往往大于主 题 ,故 事 所 含 蕴 的东 西 ,意 味深 长 。 《伤逝》里写到 了爱情 的成熟 。这篇小说共 有 十八节 ,在第 五节里子君与涓生的爱情就成熟 了“:渐渐清醒地读遍 了她的身 体 ,她 的灵魂 。"当一次爱情成熟 了 ,是否就意味着爱情 的最美好 的时光和体验都无可奈何地逝去了呢? 鲁迅用“伤逝”作标题的 真意 ,是否在此 呢? 可不可 以说 ,最让人悲“伤”的是 随着爱情 的 成熟而“逝 "去 的爱情 的快乐 ?“不过三星期 ,我似乎于她 已经更 加 了解 ,揭去许多先前 以为 了解而现在看来却是隔膜 ,即所谓真 的隔膜 了。"这段话是什 么意思? 是不是说 :爱 的成熟掩盖 了爱 情双方的真隔膜? 如果真可 以这样理解 ,那么 ,这就是说 ,随着 爱的成熟而来的,不仅是爱的激情的逐渐消退 ;而且无法消除的 隔膜里逐渐生长 的危机 ,最终将使得爱 的双方成为怨偶 。 既然在三个星期之 内已经“清醒地读遍 了她 的身体 ,她 的灵 魂 ",同居生活本身就得扩大范 围 :开拓新 的空间。于是 ,逐 日活 泼起来而不爱花的子君 ,把感情转 向他喜爱 的小动物 :养 了四只 小油鸡和一 只花 白的pjt JI.狗 阿随 。对此 ,涓生说 “:这是真 的 ,爱 情必须时时更新 ,生长 ,创造 。"能不能说鲁迅在这里提 出了爱情 O 要怎样才能更新 、生长 、创造的问题? 然而 ,我们看到的,这是爱鲁 迅 众 呐 情 未 能 更 新 、生 长 、创 造 的悲 剧 。宁 静 的幸 福 总 是 掩 盖 着 爱 的 成 喊 V 熟 ,这 是 否 tlz是《伤 逝 》的 一 个 主 题 呢 ? 、 —≮ 《伤 逝》还 写 到 了爱 情 转 化 为 生 活 :“子 君 竟 胖 了起 来 ,脸 色 彷 徨 也 红 活 了 ;可惜 的是忙 。管 了家务便 连谈 天 的功 夫 也 没有 ,何 况 V 读 书 和散 步 。”“这 就 使 我 也 一 样 地 不 快 活 ,傍 晚 回来 ,常 见 她 包 藏 着 不 快 活 的颜 色 。”“还 是 和那 小 官 太 太 的 暗斗 ,导 火 线 便 是 两 家 的小 油鸡 。”“我 的路 也 铸 定 了":在 局 里 便 坐 在 办 公 桌 前 抄 些 公 文 和信 件 ,在 家 里 是 和 她 相 x-,l或 帮 Ic也/_-1= 白炉 子 、煮饭 、蒸 馒 头 。 爱 情 逐 渐 转 化 为 生 活 ,在 这 个 过 程 里 ,爱 情 也 就 慢 慢 淡 化 以 至 消 逝 。这 是 否 也 是“伤 逝 ”这 个 题 目所 要“伤 "的一 大 问题 呢 ? 子 君 与 涓 生 的爱 情 同居 ,在 深 处 碰 到 了这 两 个 问题 :爱 情 因 成熟 而失去激情 ,爱情 因转 化成 生 活而变 味 。可 以设 想 ,即使 没 有解 聘 的事 件 发 生 ,他 们 的爱 情 也 是 让 人 忧 伤 的 ,因为这 两 个 危 机 足 以消解 他 们 的爱 情 ,只是 采 取 了“和平 演 变 ”的方 式 罢 了 。 《伤 逝 》的文 本 里 出现 这 两 个 问题 ,能 不 能 说 是 鲁 迅 有 意 为 之 的 呢 ? 我 倾 向 于认 为 ,鲁 迅 写 这 篇 小 说 的初 衷 ,是 要 提 出妇 女 解 放 的经 济 条 件 ,是 想 批 评 易 卜生 和 诗 人 的 心 血 来 潮 ,然 而 ,在 小说 展 开 的过 程 中 ,作 者 无 意 之 中把 自己投 射 进 去 了 。 因 而 文 本 里 出现 了更 多 的声 音 ,更 深 的 意 蕴 。 创 作《伤逝》时 的鲁 迅 ,正 与许 广 平 热 恋 着 ,这从 二人 的通 信 集《两地 书》可 以看 到 。为 了这 桩 爱 情 ,鲁 迅 不 可 能 不 想 得 很 多 很 深 。这 些 很 多 很 深 的想 法 ,无 意 之 中被 带 进 了小 说 的描 写 与 叙 述 ,成 为小 说 文 本 的无 意识 结 构 。于是 ,我们 得 以从 两个 层 面 上 解 读 这 篇 小 说 的 意 蕴 。 假 如有人要 问 :鲁 迅 与许 广平后来 的恋爱 同居 .\'是 怎样 地 对现 代 文 学 经 血 / 、 待子 君 与 涓生 同居所 接 触 到爱 情 生 活深 处 的两 个 难题 的呢 ? 那 症 就请 让 我 在 这 里 引两 段 许 广 平 的 回忆 ,以便 思 考 。一 个 是 鲁 迅 候 式 刚逝 世 时她 的《献 词》:“你‘不 晓得 ,什 么 是 休 息 ,什 么 是 娱 乐 。’ 分 析 工 作 ,工 作 ! 死 前 的 一 日还 在 执 笔 。”另 一 个 是 她 在《鲁 迅 先 生 与 海 婴 》一 文 里 所 说 “:女 人 除 了 在 进 行 恋 爱 的 时 候 享 受 异 性 的 体 贴温存之 外 ,…… 丈 夫 ,看 到 自己爱 人 为 生 产 所 受 到 的磨 难 , … …这 时 候 的体 贴 温 存 ,也 是 女 人 最 幸 福 的 生 活 的 再 现 。但 这 风 味 稍 不 同 于 初 恋 时 ,那 时 是 比较 生 疏 ,女 性 多 少 矜 持 着 的 。” . 把鲁迅 、许 广 平 恋 爱 同居 与 子 君 、涓 生 的 恋 爱 同 居 加 以对 照 ,可 以加 深 对 于《伤 逝 》的理 解 ,同 时 ,又 可 以提 出更 深 刻 的 问 题 。这 样 做 有 助 于 理 解 鲁 迅 小 说 的 超 前 性 和 现 代 性 ,从 而 阐 释 鲁 迅 作 品 里 潜 在 的 对 于 当代 永 不 过 时 的启 示 。 l 986 年 3 月下 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