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不说的历史结点(6)

如果不能在短期内结束战争,很可能导致孙吴乘机从荆州西进,曹魏夺取汉中南下,这样一来,刚刚建立起来的蜀汉政权极有可能付诸东流。因为此,诸葛亮面对南中叛乱这后院起火的严峻形势,只得采取慎重稳妥的“和抚”方式去解决,首先他派邓芝出使东吴,与东吴恢复同盟,以消减雍闿与孙权之间的联系。再让曾做过犍为太守的李严致书雍闿,“解喻利害”,同时一方面采取和抚,一方面“务农殖谷,闭关息民”,积极做好将来一旦和抚不成,再发动战争的必要准备。

三年之后,蜀国的政局基本得到了巩固,而他的和抚政策终于无效之时,诸葛亮这才毅然决定南征。

南征军兵分三路,东路由牂牁太守率军直取朱提的朱褒,中路派庲降都督李恢由平夷出发沿东行古道进攻盘踞建宁(曲靖)的雍闿、孟获。

诸葛亮自己则亲率大军从南方丝绸之路的西路进攻越嶲(今西昌、楚雄北部一带)的高定。高定在汉源、昭觉、盐源一带筑垒设防,迎战诸葛亮。

这时,盘踞建宁的雍闿和孟获开始进据永昌,其部队已深入到了越嶲境内。按照诸葛亮事前的部署,是等到高定军众集合之后再布阵抗敌,却没想到情况出现了大的转机,进军永昌的雍闿突然为高定的部落所杀。一时两大部落的军队乱成了一团,对诸葛亮来说这真是天赐良机,诸葛亮乘此机会击杀了“称王恣睢”、“破没郡土”的越嶲郡太守高定。

剩下孟获势单力薄,只好放弃进据永昌的计划,率领部众回渡泸水。由会泽方向沿着西驿古道向曲靖撤退。这时候,已经是到了五月仲夏的日子,高原上的杜鹃花已经凋谢,金沙江河谷一带正是酷热难当的时节。

而南征大军出发的时候,还是春光明媚的三月,气候宜人,百花盛开。诸葛亮率军五月从四川会理渡过泸水(金沙江),沿西行古道追击孟获,接下来,便是演绎了与孟获部众在这条古驿道线上的、人人皆知的、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

最后孟获口服心服,表示永远不再反叛。诸葛亮随后又率军到了滇池,最终完全平定了南中。

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后,没有在南中地区留下一兵一卒。而是采取“抚和”政策,大量起用“夷汉并所服”的当地大姓。他认为“若留外人,终不相信”,多用当地人,才可以使“夷汉初安”,这也是历史的经验告诉他的。

他采取的政策首先是使南中地区进一步郡县化,以加强蜀国对南中的统治。

他治理的步骤,首先是将原设在贵州毕节的南中军事管制机构庲降都督移到曲靖,变为政治、军事的地方政权机构。

这与当时蜀汉政权所建立起来的其他汉中、巴东、关州、江都四个都督不同的是,从它南迁曲靖建立开始,蜀汉政权就明确地赋予了行政职权,这一南迁,自然完全是出于蜀汉政权政治、军事上的需要。

同时,在建制上,诸葛亮将两汉以来的四郡重新作了调整,把益州郡废除设立建宁郡,并将郡治从晋宁迁到曲靖味县所在地三岔。

在滇越、广西、贵州接壤地区新设兴古郡,面向交州;在保山和滇池地区之间的祥云又新设云南郡,用于衔接曲靖与保山;加上原有的永昌郡、越嶲郡和牂牁郡一共改为七郡。

而这七郡的布设,均偏重于云南东部,并以曲靖麒麟城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北有朱提郡(昭通),东有牂牁郡(贵州)。南有兴古郡,西有越嶲郡(西昌),西南有云南郡和永昌郡这样一个格局。

在诸葛亮南征以前,庲降都督统辖着五郡六十县。南征之后,随着郡县的调整和增设,它的行政职权进一步扩大,最后发展到了统辖七郡六十二县。疆域包括了云南大部、四川南部、贵州北部地区。

这种格局的形成,标志着曲靖成为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开端,从此云南自滇国崩溃之后,在极度的涣散中重新找到了新的平衡点:这也是诸葛亮出山之后,按照隆中对所构想的治国方略一步步走出的棋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