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不说的历史结点(3)

辉煌有始就会有终,有生就会有灭,这种辉煌建于历史,也毁于历史。

有着500年辉煌的这片土地,一朝即毁,顿时便失去了光焰,冷却了曾有的炽热。现在是一切都逝去了,销声匿迹,成了过眼烟云。

从这座古城的废墟中走过,越过昔日喧嚣繁忙的滇黔公路,是三岔旧镇。老河,老桥,老街,老房,看上去都是那样古旧。

老河没有名字,也不知道它源自何处,这条老河里水很大,夏天的时候,遇上暴雨,河里的水就会溢出河岸,冲毁庄稼,冲倒房屋,不小心还会连人冲走。

但是更多的时候,这条老河是温顺的,多情的,它清清亮亮地一年四季流着,浇灌着这平川的广大农田,养育着这里的万千百姓。老河上有老桥,在它流经的地方,每隔一段就有一座,石砌的,木搭的,也有近代用水泥建造的。

而连着古镇老街东西的石拱桥是最古老的,它的每一块石头,都深深地镌刻着岁月的沧桑,风雨的剥蚀,总是剥不尽那些经年地覆盖在它身上的深色苔藓。

同这条老河一样,这座老桥也没有名字,古镇上年纪最大的老人也一样说不清它的来历,它只有一个老字。老桥连接的老街,在很早的时候是条驿道。秦时略通的五尺古道按照司马迁《史记》里的记载,所到达的终点是曲靖,曲靖的中心在三岔。

在富源县的胜境关下,我们亲身体验了“五尺古道”,这让我们的心为之震撼。司马迁《史记》中的那条古道,居然通到了云南曲靖!

这样说来,三岔就是五尺道的终极之地。那么,也有可能这座老桥是伴随着这条古道而修建的,如果是这样,老桥一定记得味县古城,老桥记不得老河也一定记得,这是肯定的。

这片远离中原的边疆土地,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是块蛮荒之地,尽管这条五尺古道早在秦汉时期就连通了北方,然而.远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从古道上走来。

除了商贾,更多的是征战的士兵,以及被朝廷发配充军到此的罪人。在云南广大的地区,我们常常会看到一种弯着腰背着双手走路的习惯,有人说,这就是源自于祖先们、当年是被朝廷捆着绑着充军发配而来形成的遗传上的毛病,这显然是一种笑谈。

然而,从这笑谈之中,却可以想起很多充军移民的历史。

在滇东一带,如今老一点的人,每当小孩子不听话,就会脱口骂一句,你这个“军犯”。而这不是笑谈,从这句骂人的话里也可以看到深藏于这块土地上的一段历史。

三岔是座很有特色的古镇,一条长长的小街从东到西每隔一小段就是一个街子,龙街、牛街、马街、鸡街。

街市是一个地方商贸发展的标志。这么一个小镇冒出这么多的街市,也足可以见出它曾经的兴旺之相。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