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永不会消逝的青春(1)

1.电影

从电影院走出来的时候正好也是个黄昏。

熙熙攘攘的大街,夕阳并不那么温柔,各种零乱嘈杂的声音穿过高楼大厦孤傲的身影,形形色色的人群在车流中快步走过。

匆匆落下的字幕带走了曲终人散的遗憾,浪漫忧伤的人被突然拉回到沉闷严肃的现实。

我握着方向盘,收音机里响起了某首很久不听的不老情歌。我本来就不怎么样的心情被支离破碎又突兀结束的电影情节弄得雪上加霜。被时间玩弄的感伤情绪开始占据全身,微风吹过,如冬天般刺骨又如夏日一样潮湿。

现在就去怀念是不是有点太早了?

我们还没有白发苍苍就开始这么沉重的去集体回忆,是害怕失去什么,还是恐惧不确定的未来?

电影成功地让无数人进入怀旧模式,并害苦了敏感多情的女人们和假装坚强的大男子们,那些渐渐褪色的回忆似乎又鲜活起来,可这被青春的暧昧调动的感伤却不是主观的行为,我们被动地接受了那样的洗脑,并莫名其妙、不由自主的感慨岁月如流水,哀叹着、难过着,比较后的现实苍老而怯懦,“唉,老了”、“青春多么美好”之类的对白数次出现,身边人似乎永远不及回忆中的那个单纯美丽的女子,或者执着不羁的男孩儿,初恋情人的脸庞让人夜不能寐,引发了一些价值观之外的社会问题。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个名字成功了,某种程度上好过了《阳光灿烂的日子》《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青春万岁》之类。那种小心翼翼却又无可奈何的悲伤,既残酷又美丽,像从时光邮局寄出的一封没有地址的来信,欲擒故纵,轻易攻占每一个道貌岸然的闷骚小心灵。

青春当然会逝去,并终将会逝去。说的俗一点儿,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

青春是一个参照物,没有对比就没有慌张,某一天突然觉察出镜子里的面孔的陌生,是某一天的前一天又犯贱的看到相册里稚嫩面孔。

沧桑是不知不觉又后知后觉的鱼尾纹,是被伤害后不知所措的逃避时留下的仓促脚印,是无辜却活该的泪水,是用快进换来的虚假快感和真实缺憾。

青春当然不单单有悸动的心,甜蜜的吻,阳光里的奔跑,月光下的告白,红色玫瑰、蓝色吉他,青春必然也有很多残忍不堪,男生宿舍的阳台国旗般悬挂的臭袜子和地雷一般放置的球鞋,女生宿舍的阳台国旗般悬挂的内衣和斗嘴时麻雀一般的叽叽喳喳,小男子汉拳头砸在别人脸上时看到的鲜血,大女强人嫉妒愤恨后的恶毒语言。

那些有关青春的电影画面清晰如昨,文慧和杨峥分手多年后,台北的沈佳宜在那些年之后已经变成了孩子他妈。电影散场,听不到掌声,也没有嘘声,疑似是自己青春故事的代言,终究是别人的剧情翻版,凌乱的情节只能匆忙表现青春逝去的主线,蓦然回首,一对情侣始终不愿离去,轻声抱怨过于破碎的细节没有表现原著的精彩,时间有限,太多的点发散了不容易被记忆的曲线。

王菲在《致青春》里婉转悠扬的高歌—“良辰美景奈何天,为谁辛苦为谁甜?”

转身离去,只剩音乐和空荡影院。

每个人都在致青春,每个人都在写些不淡不闲的骚文,每个人都在茶余饭后追忆一下各自伟大的青春年华,这每个人都不能承受的青春之殇,在北京春夏更替时夹杂了尘土和漫天柳絮纷至沓来。逐渐,埋怨变成感谢,回忆终究是美好的,尽管只是暂时,但庆幸那时的青春还没有那么多不堪的现实,寂寞的阶梯教室和孤独的操场跑道,甚至微弱的宿舍公话都可以神圣的蔑视摩天大楼、名贵跑车和整容美女。

所以,电影还是相对真实了,那些被诟病过于破碎的段落细节,之所以零乱简单,之所以匆忙收场,之所以不完美不完整,正因为,那就是青春的模样。

青春就是那样匆匆地过去了,匆匆地离别了。然后,就是我们真实地现实,满嘴谩骂却止不住被驱逐的生命。就算不忍,也必须残酷的说,我们仍在不停地老去,不停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