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2

因为盂兰盆节,京都各寺庙中大都悬挂灯笼,以招亡魂。灯有高高挑在树梢的,夹着寺道两边,引路而去。越走到偏僻黑暗的角落,越感觉着灯火明灭,在空中飘忽,连众人来往,也都如魂魄了。

最大的一处“万灯会”在东大谷寺,总共捐纳了两万盏灯。从入口的寺道一直悬挂到庙中,又从庙后转往寺后一片山坡墓地。每一方墓石上挑着一盏灯,错落参差,从山脚下往上看,一片荧煌燿。远处山头上最高的几处,灯火疏落,小得已如萤火。

灯以铁丝或竹条做架,上蒙白纸。纸面上书有愿主的名字。有的灯指定捐献给亡者某某,有的只是一般的结缘,是散给无主的魂魄罢。捐纳者中也有不少是出家人,有一排灯上愿主的名字全是“释寂静”。

我在一盏一盏灯间穿梭,山道盘回迁曲,灯光在眼前变幻明灭,各处都有祝愿祭祷的人潮。一直走到山巅,回头下望,却是熙熙攘攘一片灯海,繁华富丽,一直连到闹市的街灯。看来生死都一样富丽庄严,因为一盏灯,生者与死者便可交会,生与死了无关隔。

飘飞在空中的魂魄有高高挑起的灯去招揽呼唤,流荡漂泊在水中的,也有水灯一一牵引。盂兰盆会亦郎中元节,原是生者与死者交会相聚的季节啊!

八月十六日,京都西郊岚山脚下的桂川,傍晚大约五、六点钟,渡月桥下也拥来了放水灯的人潮。

这个被称呼为“万灯流”的盛会,是由附近寺庙主持。水灯用白木板做底,上燃一支手指长短的白烛,再罩上白纸糊的灯笼,上书愿主姓名。似乎水灯大都放给家族亡者,供养的名款因此多写着“为代代祖先之灵”,下面愿主的署名也多是“小川家”或“高田家”等氏族的姓,没有个人的名字。

盂兰盆会,众生与亡者都要相会,这负载着一点点烛光的小舟,要流在暗夜的河流上去招唤亡魂。

七点过后,天色还未全暗,桂川两岸及渡月桥上已全是人潮。但是,在虔敬的仪式中人潮被引导得颇有秩序,陆续领了灯,书写好姓名,陆续走到岸边,把灯一一放到水流中去。

水流平静,刚放到水中去的灯,摇摇晃晃,似乎有点犹豫迟疑,在水陆之间旁徨。放灯的人便俯下身去,用手泼水;水流激荡,水灯上下起伏一阵,逐渐随波荡离岸边了。

水灯一旦入了中流,波涛迅速,便一无返顾地随河川而去,千灯万灯,在逐渐阗暗的河面上,流成一片。

有的灯触到礁石,阻滞不前了;有的灯被大浪翻覆,忽然在水中湿减;有的灯被风吹裂,笼纸烧着了,激起一阵耀眼的亮光,然而,一瞬间也就熄灭了。

每一盏灯都是一个众生许愿给一个亡者的灯;每一盏灯都有惦念、祈愿与祝福;天地这样黑暗冥漠,只有一盏一盏络驿不绝的灯是亮着的,络驿不绝的流下去。

千灯万灯,不断流去,真的是“千帆过尽”啊。有的阻滞、有的翻覆,有的寂减,有的五盏七盏挤成一堆,有的孤单一点,在这哗哗的大河上,一片熠熠,如满天繁星,浩浩荡荡而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