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集里可以比较确切地推断为在江阴写的新词是这样一首:
满江红·暮春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按字面理解,这首词像是描写一位少女伤春怀人之情的作品,但仔细品读,可以发现它似是通过艺术象征的手法,寄寓作者的政治感情。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此词:“可作无题,亦不定是绮语”。这是猜测它不一定是写男女之情,而是另有寄托。邓广铭先生《稼轩词编年笺注(增订本)》于本篇编年说明中云:“其下之‘一番风雨,一番狼藉’,盖即指符离之惨败而言。”结合当时作者的心态和张浚北伐刚刚失败的时局来看,这些推断是很有道理的。
词的上片着力铺写暮春花残粉褪的狼藉景象,政治感情已暗含其中。首二句,交代自己由北入南,寄居江南,已过了两个春天的经历。“又”字下得极切,光阴蹉跎而壮志未酬的悲慨已寄寓于此中。以下风狂雨猛、百卉凋零的暮春之景,既用以暗喻当时政治、军事局势,暗指抗战“春光”已逝,同时也为下片专门抒发自己的怨情先做一番铺垫。“算年年”二句,更是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美好愿望一次次落空的心情。
词的下片,借助对深闺女子怀春之情的描写,来寄寓自己政治上的孤愤。“庭院静”者,政局万马齐喑,没有事业发展的动静可言。“空相忆”者,在此环境中,空盼好消息而不可得。“无说处”二句,进而倾诉自己政治上缺少知音的苦闷。“怕流莺乳燕”二句,意思更为含蓄曲折:闺中人怕多嘴的莺燕得知心事,正应合辛弃疾这个北方“归正人”险恶的政治处境,是他在上孝宗皇帝书中所自陈的“臣孤危一身久矣……顾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这样一种畏祸心态的形象化展现。南宋朝廷对这位北方壮士的忌刻之深和投降派小人的谗言之多,于此可见一斑。闺中女子所日夜盼望的“尺素”,自然是喻指有关抗金大业的好消息。而女子所哀伤的春去不归,显然关合作者心中所想的时机空失,理想未能实现。词的末二句,以景结情,以女子怕登高楼只见碧野不见情人,更深一层地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失望。由上面的分析可见,这首词的主题是抒写辛弃疾的爱国幽愤,但它与作者通常在抒发这类情感时习用的直抒胸臆和大发牢骚的做法有所不同,采取了曲喻的笔法,风格是含蓄柔婉的。
由上面这些词作所反映的情况可见,辛弃疾与南宋朝廷之间的关系,真是如常言所道: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为辛弃疾始料所不及的是,南宋朝廷是一个极端腐朽、极端软弱无能的卖国政权,因而他虽然满腔热情地南归于宋,倾其全力奋斗了大半辈子,却未能实现其北伐中原、统一祖国的远大政治理想。
以后的事实证明,辛弃疾想从南方打回山东、打回中原的梦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