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与世界的关系(4)

这里,我们再举一个例子,一艘航母沉到大海里找不到了,可能在卡夫卡的笔下去找时,他会写一只海鸥飞过大海时看见了沉入大海的航母。这非常有想象力,但没有解决掉“真实”问题,但在马尔克斯的笔下寻找时,他会写海鸥的身上系有哪怕像针尖一样小的一块磁铁,所以,它飞过大海时,知道了航母沉在大海的哪里,这就“真实”了。所以,我以为,《百年孤独》的真实感,远远超过了《变形记》。这个真实在生活里吗?不是,而是在作家的内心生活里。这就是一个真实和达到真实的桥梁问题。只要你建立起了自己的文学真实观,你就有可能建立起你自己的小说世界。

回到我们说的小说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上来,还是刚才那句话,那就是虚构的文学世界里必须跳动着现实世界的心灵,虚构的文学世界里流淌的必须是现实世界的血液。这就是我最赞同的一种文学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在这种关系里,最需要解决的是什么才是真实和如何才能达到真实的问题。

同学提问部分

问:我想请问阎老师,是什么促使您写作《受活》这样一部小说的呢?

答:任何一个生活的细节对你的触发都会是形成一部长篇小说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苏联解体的时候,叶利钦上台就面临一个问题,即列宁遗体是火化还是继续保留。当时《参考消息》上登了一条一百多字的消息,它说:俄罗斯因为没有这样一笔经费来保存列宁遗体,是火化还是继续保存起来,几个党派形成了很长时间的争论。列宁遗体它肯定是有一个象征意义的。报纸登了这么一条一百多字的消息,当你看到这个消息,你再路过天安门广场的毛主席纪念堂时,想写这样一部小说的想法产生了,就是写作早一点,晚一点的问题了。

问:我有几个问题想请教您。第一,在刚才的谈话中,您提到了一些作家,他们没有对文学起到推动的作用,我想问文学为什么要变化呢?第二,谈谈您创作的动力是什么,而且通过您这个作品最想告诉人的是什么?

答:文学为什么要变化,很简单一个道理,就是昨天我们住草房,今天为什么愿意住瓦房呢?今天住瓦房,为什么更愿意住楼房呢?上海大学在原来的地方那么好,为什么愿意搬出来盖这么好一片房子呢?

文学为什么需要变化,它的道理和这个是一模一样的。

我最初写作的动力非常糟糕,就是说,想逃离土地,不想当农民,想通过写作来完成某一种过渡。我中间当兵当了三年,又退伍回去,还真的因为写小说,部队又把你叫回来提干了。的确,是文学改变了我的命运。第二个写作的动力就是,特别渴望成名成家。当然你写作到今天就会慢慢发现不是这种情况了。这不是说已经成名成家,我觉得我还没有成名成家。但是重要的一个问题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发现改变你命运的或者形成你对世界看法的,真的不是一本书,不是一个老师给你讲了一节课。我不相信一个大学老师给你讲了一节课,给你推荐了一部书,你一看就形成你的世界观了。肯定是无数你个人的生活经验和人生经历,无数生活的细节,成年累月的积累以后才逐渐形成你对世界的看法。像沈从文,他会非常非常热爱他的湘西,非常美的,非常自然的一种东西,他觉得把它表达出来是他写作的动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