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天地之大德曰生(5)

在发展实业的同时,张謇又努力兴办新式学堂。“举事必先智,启民智必由教育。”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全国第一所民办师范“通州师范学校”由他首创,随后,通州女子师范学校、师范附属小学、南通私立甲种商业学校、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南通农业专门学校、南通纺织染传习所(次年改称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南通狼山盲哑学校先后建成。1920年,他将医、纺、农三个专门学校合并为以后的南通大学。美国教育家杜威为此称道:“南通者,教育之源泉,吾尤望其成为世界教育之中心也。”张謇还在南京创办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在吴淞创办商船学校,资助马相伯创建上海震旦学校、复旦公学,倡议和推动两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引进人才。“世变亟矣,不民胡国?不智胡民?不学胡智?不师胡学?”

经过张謇的筹划,短短二十来年的时间内,南通在相对封闭落后的基础上起步,从无到有,由少到多,迅速建立起几乎所有的近代文化形式,如体育场、博物馆、公园、图书馆、剧场等。他全力打造出一个新南通。他首创的“南通博物苑”就是我国第一个博物馆,杜威、梁启超、竺可桢、丁文江、陶行知等人都曾到博物苑参观过,惊叹张謇开放的视野和博物苑所达到的水准。从1909年元旦开始,博物苑有人每天测得气象预报,交给当地报纸登载。从那时起,当地人的生活就和博物苑联系在一起了。1921年,竺可桢谈起中国仅有的两座气象台,其中一座就在南通博物苑。

张謇的南通建设几乎都做到了移风易俗,如更俗剧场,由张謇和欧阳予倩亲自拟定了十二条场规,诸如凭票入场,对号入座,不另加座,不带小孩,不高声怪叫,不吹口哨,不戴帽子,不随便走动,等等。还特别不许嗑瓜子,如有带入场的,由门警婉劝留下,出场时再交还。后来设儿童两名,身穿红背心,上绣“敬诸诸君勿吃瓜子”八个白字,时常在人行道上走动,使人注目。他对南通地区的设计比今天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还要远大,他有预见性,因为《史记》说过“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因此他从来不是机械地设计五年十年的繁荣,也不流于第三世界对国际都市的想象,追求那种大而无当的“高大全”式的乌托邦。他对公园情有独钟,“公园者,人情之囿,实业之华,而教育之圭表也”。他在城区修建城市公园,1918年扩展为东、南、西、中五所小型公园,谓为“五山以北五公园,五五相峙”,“一邑之中一大苑”。他对城乡的发展不局限于一地:“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的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