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从自媒体到共享媒体

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大众化全民参与的社交媒体以爆炸式的速度发展起来,面临巨大压力的人们对于一些自己的见解与诉求急于通过某种渠道表达出来,而这种无法了解到所发内容背后的作者的真实身份的自媒体迎合了人们的需求,从最初的博客再到人人、微博再到如今的微信,在这些自媒体的演变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大V”“大号”的存在,这些人拥有数量众多的粉丝,在自媒体上振臂一呼粉丝们群起响应。

在大众的话语权远远落后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情况下,自媒体的生长环境更为优良。说到底,自媒体还是一种时代所形成的产物。

社交媒体的影响力是在增强还是减弱

以微博和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社交平台成了如今自媒体发展最为庞大的存在。一些贴吧、论坛等也在自媒体中扮演了部分角色,其中贴吧成为了一些网络热词与新闻大事件的源头,但是贴吧在严格意义上讲只能算是一些爱好相同的人组成的兴趣社群,称不上是媒体。豆瓣等就更算不上媒体了。

过去几年的微博是属于它的全盛时代,许多有着大批粉丝的博主都获得了相当高的收益。如今的微博利润已经远不如从前,大部分从事微博营销的人员现在面临着产品营销效果和收入都陷入尴尬的境地。其实从本质上讲,互联网世界中非入口的产品一旦充斥着冗余的广告信息就表示它已经迎来了自己的黄昏期。而入口的产品发生这种情况,在一段时间内只要入口的地位能够保持下去,也不会使自身陷入困境。

微博就是非入口的产品,事实也证明了它在处于生命的暮年。但是作为网页的入口的百度与作为移动端入口的微信,即使充斥着的大量的推广信息和冗余的广告宣传,它们的人气依然不减,用户反而越来越多。

微信作为入口产品,其优势并非是一些人认为的朋友圈、大号等,而是依靠信息即时通讯。通常情况下微信的订阅号都会发布很多消息,打开订阅号,看到那些一个接一个的红色小角标你就非常了解了。信息量的冗余一直是困扰社交媒体的难题,到底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目前的几大社交媒体也没给出有效的办法。

社交媒体出现信息冗余之后其影响力就会降低,虽然传播能力仍旧十分强大,但是阅读者会越来越忽视这些信息。如今的一些大号发出的文章传播能力还是很强,但是阅读者早就已经对这个大号每天所发类似的信息感到极度的视觉疲劳。

就目前看来,这些社交媒体中的自媒体的黄金时期已经结束,目前呈现下降的发展趋势。

 UGC媒体

自媒体在社交平台展现出强大的活力外,还在两类平台自媒体也展示其渗透能力:一类是以虎嗅、36氪为代表的垂直类UGC媒体;一类是以百家、今日头条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

36氪图片来源:36氪网站截图

事实上把这两类平台称做是半UGC平台更为科学。一方面,这些平台发布的文章会有专业的人员负责审稿,保持专业性;另一方面,这些平台还有自己的编辑以及记者负责一些文章的写作与素材的收集,毕竟他们还是要保证自己作为新闻媒体的本质。

如果你亲身去这些媒体上去逛一圈就会发现它们基本不会出现信息冗余的情况,每天所更新的内容都是那些定量的篇幅。但是他们却存在着另一个让读者所不能接受的问题——文章质量问题。这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这些在这类媒体上投稿的从业者,通常是专业的写手而不是他们所写内容的专家,从其所写的文章的跨度就可以很容易发现。试问,人类历史上又有几个人精通金融又精通历史还精通互联网甚至还精通医疗呢?

(2)提供稿件的人数有限再加上他们在所写内容方面的专业性又有问题,长时间的积累往往这些媒体上的文章很难保证质量,甚至会出现一些最难以原谅的逻辑错误。

其实自媒体与UGC媒体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结构冲突:自媒体想要通过媒体平台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赢得更多的读者支持,因此它的文章就会只注重量往往忽视了质;自媒体平台则是想依靠自媒体为其提供的稿件增加自己平台的流量,就会出现一些明知文章有问题但为了流量而去硬着头皮发布的低质量文章。

由于资金的缺乏并且没有可以借鉴的模式,只能自己摸着手头过河慢慢探索导致了媒体平台缺乏足够的激励手段与引导措施。一些真正具备专业领域的真知灼见的人不会来到这些平台上发文章,UGC媒体只能拿这些自媒体的稿件来发布。但历史的经验一直再告诉我们“高手在民间”,这就在结构上构成了难以调和的冲突。

许多的自媒体从业者没有经过传统媒体的技能培训,也没有相关行业纵深细化的专业研究。如今的社会对知识的要求已经朝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糊弄读者”的模式的结局只能是等死。读者面对层出不穷的海量平台信息,自然会去选择最为专业的内容去阅读。

还有一些人错误地认为自媒体的爆炸式发展正是去中心化时代胜利的产物,但是他们可能忽略了一个事实:社会固有的属性使得离散的人群与阶层将继续存在并且一直存在,中心也将永存,中心化在自媒体的冲击下只不过就是转换为泛中心化。

那么,自媒体的变革与突破点到底在什么地方,其未来到底该何去何从?

共享媒体时代的构建

借助支付宝向即时通讯领域的迈进来聊一聊共享媒体时代的问题,试问哪一个读者不会想听一听微信的产品经理去谈即时通讯的APP的发展问题,而是去任性的选择听那些上通互联网下通智能机器人左通金融右通跨境电商中通医疗的自媒体人去高谈阔论?

的确我们应该为Airbnb与Uber将我们带进共享经济时代而感到荣幸,能共享的不仅仅是房子与车子,一些观点与思维同样也可以实现共享。说到知识与思维的共享,难免会想到知乎,但是知乎在严格意义上讲还是一个社区形态,不过总算是聊胜于无了。

当前的UGC媒体也是注册用户主导文章内容,但是这种形式不是真正的分享,一个真正的分享机制应该是:一些专业领域的人员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发表一些对本领域内的见解和回答一些人的咨询,并且他们可以收获一部分回报。

之前别人跟你介绍自己的工作时,他们通常会说自己是做互联网的,现在他们在介绍的时候一般会说自己是做互联网教育的、互联网金融的,等等。如今的行业的纵深已经细化到了很深的程度,从业者的人数几乎是呈现几何式增长,而共享的基础就是服务提供方的数量与共享的完善的机制,现在前者已经解决如果后者也能实现,那么自媒体革命已经完成了一大半。

未来的共享媒体的形式应该是这样的:绝大部分的见解与分析性质的内容由自由的专业领域的从业者来完成,少量的新闻性质的内容由平台的编辑来完成,这些专业领域的作者将由一系列的奖励机制获得回报,这样既解决了内容的数量要求,又可以通过一些专业的作者审核机制审核作者的背景,除掉那些“上通天文下晓地理”的“万事通”。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