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调查报告

一、概念解说

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现象、某一事件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对获得的材料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发现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之后写成的书面报告。

调查报告是一种在新闻领域和机关应用文领域中都可采用的常用文体,也就是说,它是新闻和应用文的两栖文体。不过,有些在机关之间流通的调查报告,可以没有新闻性。而在报刊广播上发表的调查报告,必须有新闻性。调查报告在报刊上发表的时候,也可以叫做“新闻调查”。

1.按调查报告的内容范围分类

(1)综合性调查报告

这类调查报告是就一定时期内涉及面广的重大问题,进行多方面调查后,综合整理而形成的反映全面情况的调查报告。

(2)专题性调查报告

是就某一事件、某一工作或某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后形成的调查报告。

综合性调查报告与专题性调查报告相比较,前者内容全面,范围广泛;后者内容单一,范围较小。

2.按调查报告的作用性质分类

(1)总结经验的调查报告

这类调查报告是反映具体普遍指导意义的典型经验,通过对经验的系统总结,推动全面工作的开展。

(2)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

这类调查报告多是揭露矛盾和问题,搞清事实真相,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其他结论性的意见。

(3)反映情况的调查报告

主要反映各项工作,如政治、经济、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情况的调查报告。

(4)考察历史事实调查报告

这类报告主要是对某一历史事件、某一阶段的史实进行周密调查后,用确凿的事实反映历史真相。其政策性强,观点鲜明,具有说服力。

二、起草格式

1.标题

调查报告的标题有以下几种写法:

一是常规文章标题写法。这类标题概括调查报告的基本内容,具体方式灵活多样。可以直接叙述事实,如《三个孩子去蛇岛》;可以显示作者自己的观点,如《莘莘打工者,维权何其难》;可以用问题作标题,如《儿童究竟需要什么读物》;还可以用形象画面暗示文章内容,如《“航空母舰”逐浪经济海洋》等。

二是公式化写法,就是按照“调查对象+调查课题+文体名称”的公式拟制标题。这样的标题读者一看就知道写的是什么单位,涉及的是哪些问题,文种也很明确。

三是双标题的写法,由正副标题组成,其中正标题一般采用常规文章标题写法,具体手段如上所述。副标题则采用公式化写法,由调查对象、调查课题、文体名称组成。

2.正文

(1)前言

调查报告的前言一般要根据主体部分组织材料的结构顺序来安排,常用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提要式,就是把调查对象最主要的情况进行概括后写在开头,使读者一入篇就对它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二是交代式,就是在开头简单地交代调查的目的、方法、时间、范围、背景等,使读者在入篇时就对调查的过程和基本情况有所了解。

三是问题式,就是在开头提出问题来,引起读者对调查课题的关注,促使读者思考。这样的开头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出问题,也可以直接将问题摆出来。

(2)主体

主体部分的材料丰富、内容复杂,在写作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结构的安排。其主要结构形态有三种:

第一种是用观点串联材料。由几个从不同方面表现基本观点的层次组成主体,以基本观点为中心线索将它们贯穿在一起。

第二种是以材料的性质归类分层。对课题比较单一,材料比较分散的调查报告,可采用这种结构形式。作者经分析、归纳之后,根据材料的不同性质,将它们梳理成几种类型,每一个类型的材料集中在一起进行表达,形成一个层次。每个层次之前可以加小标题或序号,也可以不加。

第三种是以调查过程的不同阶段自然形成层次。事件单一、过程性强的调查报告,可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它实际上是以时间为线索来谋篇布局的,类似于记叙文的时间顺序写法。

(3)结尾

调查报告常在结尾部分显示作者的观点,对主体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升华,因此,它的结尾往往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如总结全文,明确主旨。将全文归结到一个思想的立足点上,以加深听众的理解;指出问题,启发思考。将一些还没有引起人们注意的问题指出来,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或者启发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在揭示有关问题之后,对解决问题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总之,要干净利落,不要画蛇添足、拖泥带水。

3.落款和日期

即在正文后面右下角写明撰写调查报告的机关名称,如在标题下面写明了,在此就不必再写了。最后在落款下面注明年、月、日。

三、范例参考

××××年浙江人安全感满意率96.39%

核心提示

为全面推进“平安浙江”建设,××××年10月,浙江省统计局组织开展了全省第二次建设“平安浙江”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调查。

此次调查,以浙江省××××年1%人口抽样调查样本为载体,在全省11个设区市、90个县(市、区)中,共抽取389个乡(镇、街道),536个调查小区,对16 100名16岁及以上的人口进行调查。调查历时两个多月,结果显示,被调查者感觉“很安全”、“安全”和“基本安全”三项合计占被调查者总数的96.39%。而社会风气、社会治安以及贫富差距问题关注度均有所上升,成为了××××年浙江群众最关注的三大社会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被调查者感觉“很安全”、“安全”和“基本安全”的比重分别为16.59%、45.10%和34.70%,三项合计占被调查者总数的96.39%,与××××年相比,群众安全感提高了4.06个百分点。同比,感觉“很安全”、“安全”和“基本安全”的人数分别上升了3.49、2.28个百分点和下降了1.71个百分点。

比去年感觉更安全

在对“您参加当地举行的大型群众性活动时,您感觉安全吗?”“在您从事的工作环境中会担心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吗?”以及“您所在地的食品卫生情况如何?”等问题的问卷调查中,分别有39.24%、41.55%和22.12%的被调查者选择“安全”、“不担心”和“较好”,有37.73%、27.35%和64.03%的被调查者选择“基本安全”、“有点儿担心”和“过得去”。与××××年相比,浙江的公共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总体情况有所好转,但是还有2.03%、11.20%和5.6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不安全”、“担心”和“较差”。特别是仍有11.20%的被调查者“担心”工作中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在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问卷调查中,又作了深入调查,当问到“哪一类食品安全问题是您感到最担心的”时,被调查者选择最多的是假冒知名品牌的食品,占46.28%;其次是达不到国家卫生标准的食品,占22.51%;第三是过了保质期还在销售的食品,占15.30%。

97%的群众认为治安较好

(略)

环保满意度上升

环境污染初步得到控制,但环境保护工作仍然任重道远。本次调查把环境保护列为调查的重点。(略)两年的调查数据,对比可以看出,近年来,各级政府通过采取退耕还林,搬迁污染企业,治理大江大河,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旧城改造和创建文明城市等一系列措施,使浙江城乡面貌有了很大改变,环境污染问题已初步得到控制。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浙江的“环境保护”现状还不乐观,水质量问题相对更严重,环境保护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对公安队伍总体满意

调查数据显示:有83.35%的被调查者对所在区、县的公安队伍建设表示“满意”。(略)

增强安全感六问题优先

为了准确掌握当前增强群众安全感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调查中列举了十二个问题让被调查者进行选择。从选择的结果看,选择“加强社会治安工作”的占18.97%(略)与××××年相比,在人民群众心目中,认为当前增强群众安全感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排在前三位的仍然是“加强社会治安工作”,“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和“加强青少年教育工作”。“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生产、交通安全管理”、“流动人口管理”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社会风气、社会治安、贫富差距”三大社会问题浙江百姓最关注

本次调查,共列出了16项当前群众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略)。由此可见,社会风气、社会治安、贫富差距问题成为了××××年浙江群众最关注的三大社会问题。特别是上升速度较快的“社会治安”、“贫富差距”、“食品安全”等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刑事犯罪影响公众安全感(略)

刑事犯罪、交通事故、食品安全仍然是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三个最主要问题。(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