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企业,只有创造出一定的利润来,才能够继续生存和发展。
那么利润从哪里来呢?
这一点想必大家都非常清楚,它是由员工创造出来的,只有每个员工都朝着企业发展目标努力去工作,企业才能兴旺发达。
改革开放以前,国有企业根本不重视对职工的业绩进行考核,而是“论资排辈”。职工的年龄越大则资历越深,资历越深的则级别越高,级别越高就意味着贡献越大,贡献越大,那么收入就相应地越高。在一定的级别上,大家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也一个样。这种做法,严重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致使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普遍恶化。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一部分国有企业也引入了新的机制,摒弃传统的做法,开始重视对职工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无论是谁,只要成绩突出,对企业的贡献大,就能够获得相应的待遇。职工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了,经济效益明显好转,这些企业也相继走出了困境。
可见,在企业中,对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员工的业绩包括什么呢?可以用两个词加以概括——效率和效果。
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对于一定的投入,如果能获得比别人多的产出,那么你的效率就高;或者说,对于同样的产出,投入的比别人都少,那么你的效率也是高的。
比如,裁剪同样一件衣服,别人需要七尺布,而你由于改变了方法,只需要五尺布就够了,那么你的效率就比其他人高;类似的,用一丈布,别人只能裁出一件衣服来,而你却可以裁出同样的两件衣服,你的效率当然也就比别人的高。
针对效率问题,一家美发中心的经理曾经咨询:“我们这里并不生产产品,那么怎样考核服务员的效率呢?”
其实,在投入方面,除了原材料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时间。对于类似于美发中心这类的服务性行业,就可以用时间来衡量员工的效率。服务员甲修剪一个发型需要40分钟,而乙修剪同样的发型只需30分钟。很明显,乙的效率就比甲的高。
在生产性企业,对时间的考核也是很重要的。我们依然用服装厂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A和B两个人裁剪同样一件衣服都用了五尺布,那么他们谁的效率高呢?这就要借助于时间了,A裁剪这件衣服花了10分钟,B则用了15分钟才完成,显然A的效率比较高。
“如果A和B两人裁剪同样的衣服,花费的时间不同,耗费的布匹数量也不同。那么,怎么来考核他们的效率呢?”许多人都会很自然的问这样一个问题。这里,就不仅仅涉及效率,还存在一个工作的效果问题,当员工的工作实现了企业的目标时,我们就可以说他的工作是有效果。企业的目标,一般而言都是创造利润,维系生存,并谋求更大的发展。
所以,在对员工的效率进行考核时,还必须要考核他们的工作效果。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家服装厂。A裁剪一件衣服用10分钟,需要7尺布;B裁剪这种衣服要用15分钟,但他只需要用5尺布。假设每尺布的进价是1元,每件衣服的卖价是10元。那么在1个小时内,A创造的利润是18元,而B却可以创造出20元的利润。每天按工作8小时计算,B就比A多创造出16元的利润。那么这两个人谁的工作效果好呢?当然是B了。
美发中心同样存在这一问题。虽然乙的工作效率高,但是如果他修剪的技术不高,顾客对这里的服务不满意,以后就不会再来修剪头发了。连顾客都没有了,工作效率再高又有什么用呢?美发中心也只有关门大吉了。
关于效率和效果,通过图2-1我们会有更清楚的了解。
可见,效率涉及工作的方式,而效果则涉及工作的结果。任何企业都在朝着“高效率+高效果”这一方向努力,那么对员工的考核当然不能少了这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