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公报作为党政机关使用的一种重要的公布体公文,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内容上的庄严性。
从公报文种的适用范围来看,它所涉及的内容有两项,一是重要决定、重大决策;二是重大事件。由于它的使用者是党和国家高级管理机关,而且内容重大,因此就使得这一文种具有很强的庄重性和严肃性,一经发布,即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2.形式上的多样性。
从实践来看,公报的发布往往既不同于一般的例行公文,也不同于用于张贴的布告,而多是通过新闻渠道刊登和播发。在这一过程中,如果以新闻形式发布,则称《新闻公报》;以党和国家机关名义直接发布重要决定或重大决策的,称为《发布公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党、国家、社会团体的代表将会谈达成的协议通过正式文件公之于世,则称为《联合公报》。正因如此,就使得公报在发布形式上呈现出一种多样化的特征。
3.使用上的习惯性。
从文种的适用范围上看,公报与行政公文中的公告极其相近,其所涉及的内容均为党和国家的重要事项,而且辐射范围也相同,均是面向国内外发布。但从实际情况看,二者仍然存在差别,其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上的习惯性。诸如公布重要会议情况,多用“公报”;公布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出访活动及人事变动,多用“公告”;公布重大事件,多用“公报”,而公布重要消息,则多用“公告”;公布有关人口普查、经济发展和国家计划执行情况,多用“公报”,公布重要事项,则多用“公告”。
公报的内容结构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标题。有三种写法:一是由“会议名称”与“文种”组成,并在其下用括号标明会议通过的日期,如《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公报》;二是直接点明公报的“发布形式”与“文种”,如《新闻公报》、《联合公报》;三是由公报的“发布机关”、“内容”与“文种”组成,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关于国家经济及社会发展第×个五年计划执行情况的公报》等。
2.正文。由于公报内容及发布形式的不同,各种公报正文的写法也不尽一样。
一是发布会议情况的“公报”。其正文主要是由“引言”(即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等)、“基本情况”(即出席会议的人员、议题及主要活动内容)、“决定事项”与“会议的号召与要求”四方面内容组成。
由于是会议公报,涉及的是对会议全部内容的反映,代表全体与会人员的意志,因此文中先后多次出现“全会听取”、“全会指出”、“全会强调”、“会议审议”、“会议决定”“全会号召”等标志性语句,并以之提领一项议题内容,这是会议公报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
二是新闻公报。一般都非常简明扼要、精练概括,包括“导语”、“主体”与“结尾”三方面内容。如刊发于1980年5月22日《人民日报》上的一份《新闻公报》,导语是:“1980年5月18日至5月21日,我国向太平洋海域发射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主体内容是:“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一个重大成就,是参加研制、生产和试验的全体科学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工人、解放军指战员和一切有关人员,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解放思想、刻苦钻研、辛勤劳动、大力协同的结果”。结尾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他们致以热烈的祝贺”。
三是联合公报。我们先看一个实例,即发表于1972年2月28日《人民日报》上的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联合公报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的邀请,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自1972年2月21日至2月28日访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尼克松总统于2月21日会见了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两位领导人就中美关系和国际事务认真、坦率地交换了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领导人经过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接触之后,现在有机会坦率地互相介绍了彼此对各种问题的观点,对此,双方认为是有益的。他们回顾了经历着重大变化和巨大动荡的国际形势,阐明了各自的立场和态度。
这篇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在中美关系史上曾经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它解决了两国之间几十年的僵持关系,轰动世界。今年是《联合公报》公布38周年,当我们再次认真研读这篇公报时,仍可进一步体会到其所体现出来的强大的冲击力和高超的写作艺术。全文写得内容完整,语言简练,层次清晰。标题直接点明公报的发布形式和文种名称,十分显豁,突出;主文部分首先交代了发布公报的背景情况,紧接着用“中国方面声明”、“美国方面声明”以及“双方声明”、“双方同意”、“双方希望”等作提领语句,将中美双方各自的态度和立场作出了明确、具体的阐述。由于联合公报事关重大,故而在用语上极其讲究准确精练,恰当得体,这是写好此类公报的重要一环。此外,文中将中美双方各自的声明及其共同声明穿插起来进行表述,给人以圆润缜密之感。
写好“公报”的要领包括以下四点。
1.要注意严把“内容关”,做到当“公”则“公”,当“报”则“报”。
公报要公之于世,这是就空间来讲的;它又是一种历史性文件,这是就时间来讲的。正是因为这种时空特性,要求我们对写入公报中的内容必须认真筛选,严格把关。它应是党和国家的高级机关用来公布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消息和重要决策的,或是国家统计部门用以公布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情况的,除此之外,一般不能使用公报。
2.要做到重点明确,主旨突出。
有些公报,特别是会议公报和涉及统计情况的公报,内容往往比较繁杂,因此,在撰写时必须抓住重点,突出行文的主旨。要把写作重点放在对事件的陈述和观点的阐述上,而且要紧扣全文的核心内容来写,切忌杂芜并陈,令人难得要领。
3.要注意用语的准确性和概括性。
公报作为党和国家高级管理机关使用的公文,用以公布重大事件或重要决策,因此它十分讲究用语的准确性和概括性。是什么,不是什么;应当怎样做,不应怎样做,必须确切无误地传输给读者,而且要最大限度地使用低密度的语言,用较少的文字涵盖丰富的内容,做到言简意赅。
4.要严格区别“公报”与“公告”,切忌混用或错用。
如前所述,公报与公告两个文种所涉及的内容事项及辐射范围基本相同,并且存在使用上的习惯性问题,因此极易导致错用或混用。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不可随意而为。否则,就会有损于公报的严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