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因:确保产品高品质

中国有句古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万物都是环境的产物,自然环境给予物种的影响富有决定性。当地的生态条件不同,物种在质量上自然会存在差异。汤臣倍健“取自全球”的理念正是基于:每一种动植物在地球上都有一个最适宜其生长的地域,不同地区、不同时节的动植物存在巨大的差异。只有在不同季节,到全球不同地方,去采购最“优生优育”的原材料,才能向消费者提供具有最高品质的营养品。

基于这样的理念,汤臣倍健自2003年以来一直恪守“取自全球”的战略,坚持高价从全球采购。一些外行认为:“只要有钱,全球采购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是只要稍微了解一下汤臣倍健的全球采购流程,就会发现“取自全球”其实并不是随便说说那么简单。企业内部有一套近乎苛刻的原料来源审核制度。在选择采购目标的时候,公司需要先考察这个地方环境适不适合原料的生产,充分考虑到动植物原料种植或饲养的多重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变化、空气质量、土壤品质、收获技术、仓储条件等。拿到原料以后,再在公司内部进行评审、试样等。比如,当时决定进口巴西绿蜂胶的时候,虽然巴西绿蜂胶是国际公认最好的蜂胶,但汤臣倍健对蜂胶的审核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在确定长期合作之做过对比,国内的蜂胶基本上不含阿特匹林C。

“另外,乳清蛋白我们为什么坚持从新西兰进口?因为新西兰是远离亚欧美大陆,离纯净的南极洲最近的陆地。有‘长白云之乡’美誉的新西兰,一直以纯净著称。这里的牧草绿色天然,牲畜在饲养过程中确保不会添加任何杀虫剂、化肥和农药以及人工饲料和催长激素,其纯净的空气和水源使得新西兰的奶源被公认为全球最洁净的奶源。”“哪里的原料最优质、最天然、最安全,就在哪里采购。”汤臣倍健副总经理陈宏概括道。至今,汤臣倍健的数十种主要原料和辅料进口自新西兰、巴西、挪威、冰岛、美国、法国、德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十数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汤臣倍健原料进口比例为50.32%,2010年为65.51%,2011年为73.35%,2012年为76.41%。汤臣倍健将“发现”的慧眼放之全球,力求为消费者带来最优质的产品。当然,汤臣倍健并没有走入一个误区:外国的东西一定最好。在环顾全球的同时,不忘将发现的慧眼投射在国内:“我们从来不宣扬百分百进口,因为我们是取自全球,中国占地球很大的面积,中国的原料势必会占一定的比例。客观上讲,中国的很多东西是非常好的,比如我们开发的灵芝产品就在中国本土采购,但即使在国内我们也遵循选择最好原产地的标准,灵芝从武夷山有机灵芝种植基地采购,以保证最高品质。”

物以稀为贵,高品质原料,自然有其价格不菲的身价。为此,汤臣倍健付出了高额的成本,许多原材料从国外采购的成本是国内的3~5倍。依据公司内部程序,凡是国外原料是国内价格4倍以内的,可直接采购,4倍以上成本的原料才做审批流程,公司会根据此品种的未来发展前景和市场需求再考虑是否引进。

“可能消费者三五年内体会不到不同原料的差异,但一旦体会到了,就会形成差异化优势。这是汤臣倍健能够和国际品牌叫板的底气。”汤臣倍健总经理汤晖如是说。

外因:从同质化竞争中跳出汤臣倍健不惜代价地进行全球原料采购,还有一个客观因素就是必须应对追随者的同质化竞争。

负责品牌管理的副总经理陈宏说:“经过2002年和2003年两年市场推广,我们的产品基本上站稳了脚跟,市场已经接受倍健这个品牌了。但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很多同类竞争产品,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推广的手法也几近雷同,继续恶性竞争下去,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拼价格。这是我们最不想看到的。”陈宏此言非虚。2004年,倍健在传统商业领域VMS占有率第一,骄人业绩让很多同行红了眼。同年,市场上迅速涌现出几百个“低品质、低价格、低扣率”的跟风品牌。面对“三低”产品,汤臣倍健下决心确立了产品品质差异化战略。

作为中国保健品行业的见证者,梁允超非常熟悉中国保健品市场的发展进程。“我们非常担心重蹈传统保健品的覆辙,我们需要制定产品差异化战略。”在他看来,现代企业竞争战略大致可分三种: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战略。

国际企业大都执行总成本领先战略,将原料及生产转移至发展中国家,以获取更大的成本竞争优势。汤臣倍健作为一个本土品牌,没有国际品牌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品牌沉淀和信任度,因此执行差异化战略,从全球采购原料,在普遍同质化中形成产品的差异化品质优势,进而去赢取竞争优势。

客观的现实是,当时倍健的体量远不如今日的汤臣倍健,“原料取自全球”的战略落地极具挑战。但在梁允超的执意要求下,公司坚持了下来。一开始,创业团队对梁允超的冒险之举战战兢兢,时过境迁,才发现当时的选择无疑再正确不过。“取自全球,健康全家”“不一样的全球化”的差异化战略,为汤臣倍健带来了高品质差异化的健康产品,也让其从同质化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读书导航